当知识穷尽之时,人类依旧是人类,AI 依旧是AI
楔子──《看不见的城市》
20世纪,义大利作家伊塔罗‧卡尔维诺以独特的手法写出了一本独特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
全书大抵由马可波罗与忽必烈之间的对话构成,前者会向后者阐述游历世界的各国风情与城市风光,后者则藉由臆想来一窥世界之景。简单来说就是一本不负责任的观光游记。
卡尔维诺藉由语言与文字的操弄,使所谓「城市」的意象在读者的脑中不断的轮转。美丽的、绮丽的、绚烂的、整齐的、永恒的、美好的……各种形容词在书中犹如坠落于湖面而泛起的涟漪一般,与读者心中的「城市」想像遥相呼应。
在我看来,卡尔维诺笔下的马可波罗其实就是一种大型的人工智能,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的选词会根据「忽必烈」的想法更加的精准。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爬梳一下人类知识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的起源与局限
人类所有学科的建立都是基于一套「假设」之上,物理学假设了物体是本质上存在的;历史学假设了过去是真实存在的;文学假设了人类是有品味的,是不同于动物的存在……如果以上的假设都是错误的,那么根据这些假设而生成的知识体系也将分崩离席。但也正是因为人类针对这些假设有不断思考与不断诠释的努力,才让这些假设不至于沦为教条式的口号。
换言之,就笔者看来,知识是自一系列的边缘出发,向内形构出来的产物。在这些边缘之外,是人类无法穷尽的部分(或者说是「真理」),像是西方哲学对于「实体」的论争、东方佛教对于「自性」与「极微」的论辩等。
为了知识的发展,人们必然需要对此做出妥协,不再纠结于这些所谓「根本」的问题。但事实却是当所有的讨论都细致到不能再细致时,所有的讨论终究会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之上。当所有讨论都会回到原初的问题,但原初的问题早已有了百百种的诠释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行一个老套的假设: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已经被穷尽了?
「所有知识被穷尽」并非是指所有的问题皆有了标准解答,而是指所有的解答方式都已经出现了。人们只需要不断地重新拆解、组合、再诠释便可以获得无限的「正解」,再进一步由这些「正解」包围某个模糊的,根本性的问题。
这样,一个「真理」便油然而生了。
综观而论,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当作一切知识的起点与终点,而这些不同的「点」彼此之间也互相交涉,互相关联。我们所有的新知都是一种对这些根本问题的再诠释罢了。
AI 的恐怖之处
假设以上的假设成真,那么就不难想像AI 技术将会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存在。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Chat GPT 就像是把一些彼此关联的词组合在一起,包装组合后丢给使用者。是的没错,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形容也是这样的,这多少就是所谓「大型语言模型」的真谛。以下这段是Chat GPT 的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是由OpenAI训练出来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我通过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学习,可以理解自然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语义,并且能够生成有意义的回答和文章。
也正是说,在时间与资源都允许的情况下,这套语言模型将可以阅读完全世界的文本(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那么这个大型的「马可波罗」将可以藉由「词汇、语法和语义」的重组,不断触及我们刚刚提到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所有知识的起点与终点。
回顾一下,我们假设了「人类知识已经穷尽」,「所有新知都是再诠释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轻松的想像这样一个未来: AI 技术以超高的效率与准确性将以上两个假设进行结合,高速有效的诠释出不同的知识与真理,让所有的「真理」处于一个不断饱满的状态。
那么人类还需要思考何谓真理吗?
人类会被取代吗?
照以上的推论,是否就意味着科技的发展将完全的取代掉人类呢?答案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除了以上种种的假设,我们当然还必须要假设语言的沟通的有效的。当我们问「何谓真理」、「何谓知识」时,早已假设了「共识」下的词义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上文提到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假设之上的其中一点。
那么何谓一场有效的沟通,必然是需要沟通双方都在同一个水平上沟通,最大程度的容纳彼此的观点,一场有效的沟通才得以进行,语言本身即是一个带有随机性的工具。
换言之,如何解读将会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也就是指未来会用AI 的人将取代那些不会用AI 的人,因为AI 将成为所有知识的来源,将成为教授、技师、老师的替代物。资讯与知识的组合将成为未来个人的利器。
就笔者的观点,AI 正是那个取代传统教育,学院式教育的替代品。但前提便是要如何使用AI 。与其说「使用」,不如说如何「操用」AI,笔者发现多数人在使用AI 时没办法准确地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痛点所在。不要小看这一点,会问问题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传统教育的缺点也正是在此,人们早已习惯到手的知识,而失去了主动探询知识的能力。当人们都是鸭子的时候,却反过头来抵制填鸭式教育。所以说,那些担心自己被AI 取代掉的人类,多少可以开始反思自己何时当过一个「会思考的人类」了。
相当讽刺:当不惯于思考的人类恐惧于会思考的AI ,好不荒唐。总结来说,AI 的出现并不会取代掉人类。
结语──当一个会思考的人类
知识饱和与知识的完全匮乏是一模一样的。
回到我们开头的论证,当知识已经是一个被穷尽的主体时,人类只是不断的「内卷」,不断的进行语言的游戏,犹如薛西弗斯的神话一般,但此时的人类多少是带有「万物之灵」的自信与骄傲,认为知识依旧有待「开发」。
但AI 技术的成熟让全世界过往的知识体系一体化,所有观点、视角、思维模式等皆可以被组合与诠释,知识成为了一个完全饱和的客体,人们只需要进行解读与提取罢了。那么当你已经失去解读的能力时,AI 之于你而言也是无济于事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类无法被AI 取代的原因之一。
所以,AI 技术只是给予了知识方便挖掘的方式罢了。但当你已经失去挖掘的能力时,再好的工具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知识是饱和还是匮乏其实也都是一样的了。
打从一开始,会思考的人类就注定会取代不会思考的人类,这与AI 的出现压根就没有关系。
无情工商PART1:
读Bar共学社群建构中,欢迎一同打造友善且去中心的学习社群!加入我们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无情工商PART2:
关注更多区块链新闻吗?欢迎持续关注 链闪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