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流士《A小调第四号交响曲》的感动分享

大峽隨筆life
·
·
IPFS
·
这一组的西贝流士交响曲及的CD封面,是最符合我自己的聆听意境, 极光大地的景象。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ZlNYSsMexuvr6otqru4SL
Jean Sibelius:Symphony No 4 in A minor, Op 63 西贝流士:A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63

个人感动

西贝流士的七首交响曲已经听过数十遍,当初只有第四号交响曲认为太艰涩难懂,我虽一直尝试去听懂它,但还是我最少碰触的一首。
历经几十年后,我赫然发现第四号才是最有深度的杰作。
只是它昏暗晦涩,把意境深藏,无法信手捻来就可以食之有味,必须要进入它的想像空间方能体会那种无涯的梦幻情境与画面。

古典音乐部落客夏尔克说: 「我个人习惯称这首曲子为北大荒交响曲,因为让人感受到在荒原的艰难,或是说人生的艰难,偶尔的欢喜就更弥足珍贵,像是寒夜中的火光(当然演奏起来也是相当艰难)。」

部落格内有专业角度从各段音符分析乐曲的说明。

北大荒」这个词我心有戚戚焉,当第一乐章奏起,我就想起了北极圈夜晚草原,第二及第三乐章我都还沉浸在极光的垄罩下、还有刺冷的深夜!我若一人闭上眼聆听,也许会骤然发现自己怅然若失的在北极圈荒烟秃草夜里徘徊,冻得发抖紧缩,天际的北极光又是那样幻丽,如梦似幻。

第三及第四乐章回到了白天的荒辽草原,冰冻的湖泊,偶出现轻快戏谑的活泼,恐怕是之上的偶见的飞鸟及植物的温润吧?半数雪白的壮丽,开启了憧憬希望,无尽的浩瀚广阔,沧海一粟渺小的微不足道,更让我们体认在这世界上,唯有内心宽厚才能吞吐海纳百川之气,因之而成大者。

图为笔者表弟加拿大北极圈探险照片,遇险而伤,杵着拐杖向大地呐喊着,这不就是这个气概吗?
台湾唯一探险画家陶天麟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716415403&fref=profile_friend_list&hc_location=friends_tab

乐曲历史

西贝流士(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作曲家,晚期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代表。第四号交响曲是西贝流士创作完成于1911年。

西贝流士1908年时做了一个咽喉的肿瘤手术,导致他在往后几年都生活在复发的痛苦阴影当中,所以曲中的绝望与挣扎是他的切身之痛,悲惨阴凉的气氛溶入了作品。西贝流士自己也说:「这是一首建筑在心理上的交响曲。」

以下摘于云翁的部落格: 此部落格亦有此交响曲非常精辟的解说。
「苏格兰音乐学者谢西尔‧格雷(Cecil Gray,1895–1951)说,此曲乐谱中,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其形式是西贝流士作品发展途上的一个里程碑。此曲完全没有诉诸官能的地方,因此不会成为大众化的通俗音乐,但对少数人来说,应该会成为西贝流士最伟大的作品。他大概没有写高于此曲的作品。经格雷这么一说,此曲突然就被认为是西贝流士交响曲的最高杰作。」

大峡强力推荐。

西贝流士:A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全曲欣赏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Esa-Pekka Salonen, conductor

文2020.4.29
增修2022.5.5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大峽隨筆life性格是波動狀態,分不清是外向還是內向;內心小劇場多到驚人,好聽點兒是思考型,難聽點兒是庸人自擾。所以愛寫東寫西。歡迎追蹤我的粉專短篇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0938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心境靈修、命理命運哲學與心理
28 篇作品

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IV

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