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遊蕩的女性9:莫不穀的滔滔生活和金龜換酒
前言:上週拿到了最後一筆工資,放學以後信號塔由本週在財務關係正式成為無業遊民,剛從波蘭遊蕩回來的莫不穀輪值。
在波蘭遊蕩的旅途中,有很久的時間都在交通工具上,大巴車一坐就坐好幾個小時,常常從天光熱烈坐到暮色四合,漫長且無可排遣的時間就在車上閱讀。車上昏黃的燈,和搖晃的車身,伴隨著我讀完了兩本書。一本來自韓國作家金愛爛的《滔滔生活》,這或許是我今年看到過的最好的書。看的過程像被火灼燒到一樣,金愛爛的才華和天賦像炮竹一樣在整本書裡不定時爆炸,每爆炸一次都往人全身的皮膚撒上了磷粉,一點點火星就可以通體自燃。
這樣的結果是我一方面覺得痛快又佩服,想要站起來再踮起腳尖用力鼓掌。另一方面又有些受傷和焦灼:為什麼我還沒有辦法創作出這麼好的文字呢?那種不辜負自己這一身的血肉和過往,像刀子一樣下筆寫出準確到讓自己也頭皮發麻的文字?然後就望著巴士車窗外目不暇接的草地和月亮給自己分析原因,或者說安慰自己:除了天賦才華這些原因,我還沒寫出來最本質的原因是——我沒有一直寫。
天賦不足和努力不夠選哪個當主因更不傷人我有些舉棋不定,最後還是決定選後者,因為那意味著我還有可能。我總是要選擇可能性給自己。
看另一本書《最好金龜換酒》時心情就如釋重負,不再有“我怎麼沒辦法寫得這麼好”的緊迫感。這本書來自於一位在瑞士的聽友推薦,她也是一位世界遊蕩者,在播客裡聽到我說接下來會去南美,給我推薦了這本由一位辭掉英國金光閃閃的工作去南美大陸游蕩的中國女性所寫的旅行書。書名來自於李白一句詩:“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我把書的開頭和南美大陸的部分看完,大概畫出了我和霸王花南美遊蕩的路線:巴西-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從東向西,再一路向南。
兩本書交錯著看,時不時覺得割裂,尤其坐在波蘭的充滿活力和閒暇城市裡,看自己過往因為無知而以為相較落後的波蘭竟然如此美好,人們在滿目綠意和陽光裡隨意休憩,再看一眼《滔滔生活》中東亞人生的掙扎和痛苦,就覺得造物主並不公平:它把苦難密集地撒向了另外一片大陸,比女媧造人的過程還不公平。
當我在椅子上躺著,把目光從兩塊大陸生活的比較中轉到我自己身上時,我發現我前30年的人生,可能恰恰就被這兩個書名註解:滔滔生活和金龜換酒。
在貧窮之水灌注的滔滔生活中浮沉,拼命拿到那個社會獎賞給我的“金龜”,金龜還沒捂熱轉頭又突然將之換酒,拿金鎖鏈換自由。
因此我開始在大巴車上,寫下自己的滔滔生活,寫著寫著頭頂的車燈越發晦暗,眼淚就在這晦暗中狡猾地溜出來,先是探出頭,然後滔滔不絕。
“滔滔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呢?
我以為它是遼闊奔騰,波瀾壯闊的生活。結果它在金愛爛的筆下,是年輕的女性和姐姐合租在首爾的半地下,家裡因為爸爸給人擔保破產變賣家產時,媽媽執意要把她開餃子店掙錢時給女兒們買的鋼琴放在這半地下局促的房間裡,一晚雨水滔滔不絕灌入地下室,女孩在這滔滔雨聲中終於按響了被房東威脅只要出聲就把女孩趕走的琴鍵。
“那天晚上我們吃的是餃子。媽媽放在冰桶裡遞給我們的,熱騰騰的餃子滑入食道,姐姐說,終於感覺身體安定下來了。姐姐說每嚥下一個餃子,感覺都像在吞嚥媽媽。”
滔滔生活就是貧窮浸滿了的生活,是女性穿梭其中被蠶食的生活,也是有溫情交織其中的生活。所以它真是複雜,讓人一回首,不知道是該先想起哪個,是該刺痛還是也浮起微笑。就像破舊不堪的衣服,上面有讓人不敢回想的血漬,但是又有你小時候烤紅薯燒破的一個洞,你摸著那個洞,還能想起紅薯的甜香。
我對滔滔生活的記憶一是水流,二是飢餓。
水流是在我姥姥的村子裡,冬天極嚴寒的時候,一群人站在冰冷的河裡打碎冰層在河裡築壩,攔截水流來捕魚。我和一群小孩就蹲在河岸邊目不轉睛得看,因為只有幾歲還蹲著,只能看到那些人被凍到發紅的小腿。我當時一直在想,我穿著棉襖棉褲都這麼冷,他們得多冷啊。不知怎麼我就想入了迷,撲通一聲掉到了河裡。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撈起來的,醒來時我在姥姥溫暖的懷裡,大冬天她把她的棉襖脫下來裹在我的身上,身邊一群大人哈哈大笑和我說我是怎麼掉進去的。
時隔20多年,我完全不記得河水有多冷,我只記得姥姥暖烘烘的棉襖,以及醒來發現大家都在笑,沒有大人因為我闖禍要打我的如釋重負。在村子裡,一旦出現這種事情小孩通常會被劈頭蓋臉打一頓來“長記性”,何況我這闖的還是還是個一不小心就容易小命嗚呼的大禍。我鄰居家的女孩,有一邊臉就被家里人用鞋底扇腫,像一座紫紅色的小山,而她犯的錯是在一鍋湯裡撈稠的。我看到之後每一次盛飯心裡都有些害怕,因為飢餓我也想吃稠的,稠的部分才有菜,湯的部分吃不飽,但是我也害怕鞋底會落到我的臉上,一座山會從我臉上長起來,被用來警示其它的小孩。
關於飢餓的記憶貫穿了生活波濤的上游。大人總說我是一個“嘴停不下來”的小孩,因為我總在飢餓。後來畢業上班,我兩三年內長了三十多斤,因為每次加班老闆總會給點很多吃的,魚頭泡餅,小炒肉,那些我以前吃不到吃不起的東西,在深夜的晚上被充足供應,所以我像補償自己一樣猛吃不休。
小時候家裡能吃到肉的時候實在太少,所以過年的“年味”最直接的就是“肉味”。過年意味著終於可以很多頓都吃到肉了。但是有一年豬流感過後,豬肉太貴,壓根吃不起,我就很久沒有吃到豬肉,因此也沒有吃到包子和餃子(小時候牛羊肉是更昂貴且罕見的肉,只有吃酒席才會吃到,高中以後家裡才偶爾會喝羊肉湯)。後來姥姥為了能讓我和弟弟吃到水煎包,就買最便宜的雞皮(因為雞皮有油吃起來會香,接近豬肉),用雞皮來給我們包水煎包吃。我和弟弟小時候每個週末都要走路很久去姥姥家,因為姥姥總會在貧窮的生活裡給我們想方設法做一些好吃的。
爺爺也非常會做飯,甚至是個廚師。小時候爺爺是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的,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韓劇和金愛爛的小說裡,家裡總有一個爸爸幫別人擔保導致破產欠債,看多了覺得這彷彿是一個韓國現象,還好中國不怎麼發生。結果就在我想這件事情的當下,突然想起我爺爺不在家一直在外面當廚師的原因,就是為了掙錢還債。而債務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幫別人擔保。別人開麵粉廠失敗,我爺爺因為擔保欠了親戚很多錢。每年過年我爸爸帶我走親戚,就要聽親戚一遍遍地罵人。過年走親戚就能吃到肉,所以我總愛走親戚,但是耳朵會影響食慾,罵人的話從耳朵過一遍,胃就滿了。
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爺爺喝醉了,紅著眼睛說他在外面當廚師時,看到別的小孩可以每天吃香蕉(小時候香蕉在我們那裡罕見且昂貴,我特別喜歡吃香蕉),吃肉吃雞腿,再想想我吃不到這些,他就特別難受。我聽完眼淚就唰唰流下來,像也喝了酒。
上大學的時候,我在號稱宇宙中心五道口一個學校讀書,周邊的房子十萬一平。食堂分三層,價位逐層上漲。我最常去一層,一層的菜有5塊錢一盤的,用紅色的盤子裝著,裡面有很多很好吃的肉,比如里脊肉,紅燒肉,接下來還有3.5元一盤, 2.5元和1.5元一盤的窗口,每個價位的盤子顏色都不一樣。最末尾有一個窗口,是1.5兩盤的菜,盤子的顏色是白色的,盤子裡有土豆絲,白菜和綠豆芽供選。我就每次在這3個菜裡做排列組合選2個,這樣加上米飯我就可以一頓只花2塊錢。此後好幾年我都不想吃這三個菜。
米飯是我們全家都以為我無比熱愛的食物。因為在華北平原的農村,主要的農作物就是小麥,主要的主食就是小麥磨成麵粉做的大饃。大米也要花錢買,我當時覺得我們村最有錢的人家,每週都能吃一頓大米飯。我們家一年能吃大米飯的時間屈指可數,所以每次吃我都無比珍惜,呈現出巨大的熱情。後來在北京上學食堂主要的主食就是米飯,畢業工作中午點外賣又是米飯,為了少花錢就能吃飽,吃了無窮無盡的米飯,我又對米飯開始厭煩。在北京工作的五六年間一直沒有買電飯鍋。
可是爺爺卻一直記得我很愛吃米飯,每次過年回家總是非常高興地給我蒸米飯吃。我說我已經不吃米飯了,給的理由是我要減肥。爺爺覺得很失落,並說我120斤剛剛好不用減肥。
他不知道的是,我不再喜歡吃的土豆絲,大白菜,綠豆芽和大米飯,都是我在貧窮生活中日日面對和一次次下嚥的食物。我不想要回到家過年應該吃得豐盛時還吃它們,它們讓我覺得那些白色的盤子和白色的飯一直尾隨著我。
我在去北京之前,我只感受到飢餓,並不知道那是苦。我的同學們也和我一樣餓,上高中的晚上有時候太餓了卻沒有東西可以吃,我的同學和我在宿舍裡,找到方便麵的調料包,在碗裡衝上滾燙的熱水,我們端著鐵碗一人喝一口,假裝自己是在吃熱氣騰騰的泡麵。
去了北京讀書,而後畢業工作,回望身後才知道那種生活的定義叫苦,也理解了我奶奶為什麼特別喜歡余華《活著》改編的電視劇《福貴》,因為電視劇裡的生活更苦,能讓人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那麼苦。余華小說裡賣血的故事,也發生在我們那個村子裡,我的姑姑叔叔爸爸大爺們,都曾經賣過血,來換取一點點錢。村子裡組織賣血的人,還經常來我家玩,講起他從前組織賣血的事。後來他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見,好些天之後屍體被發現在一個遙遠的高速公路上。飢餓驅使人們去出賣自己的血,再拿這血換來的錢填補飢餓,人在吞嚥自己經過市場循環的血。
畢業後一年一年終於掙到了一些錢,解決了長久以來的飢餓。深夜餓到胃像一個大洞時,可以打開冰箱,即使冰箱一無所有,還可以叫外賣。但是我卻發現,當知道身後的生活是苦時,眼前的生活也越來越苦了。不僅我苦,我叫外賣的時候發現遞給我外賣的那雙手也長滿苦的紋路,窗外芸芸眾生,無一不苦,我們集體陷入了苦的循環。
那甜究竟被誰吃去了呢?
《燃燒》這部電影裡說飢餓分兩種,Little hunger是生理上飢餓的人, great hunger生活意義上飢餓的人。
我前25年的生活可能很多時候都是在和貧困和飢餓抗爭,我以為把飢餓解決我就能免於苦。可是發現從little hunger進化成為great hunger後,苦更加彌天蓋地了。
在做little hunger時,還能安慰自己說只是起點不一樣,只是自己跑得沒那麼快,只要自己努力過幾年自己也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結果胃不再有巨大的洞時,眼睛裡卻有了,因為看四周所有的生活,都苦不堪言,不知道該往何處去。
滔滔生活的浮木是什麼呢?我原本以為是金龜,我拿到第一枚金龜時,我們家就在村子里辦了酒席。後來我的堂妹,弟弟和堂弟陸續拿到,我們家接連辦著酒席。而後四個人在天各一方的城市各自解決自己的飢餓。
村子裡總說我家的祖墳冒了青煙,一定是祖宗埋葬的方位好。我的爺爺,爸爸,叔叔特別以我們為榮,他們不遺餘力地把我們拿到各種各樣金龜的故事添油加醋地傳向四面八方。
結果我卻突然要把這些金龜全都扔了,因為我發現這些金龜只有我扔了才可以變成浮木讓我在滔滔苦海中漂浮起來,讓我從這個窮千里之目也看不到光亮的海中游出去。倘若我戴著。它們只能把我拖下去,拖到底直到溺斃。這個事情我也爺爺爸爸叔叔是無法理解的,但是他們也沒有異議。從我這一側的原因是,任何人有異議我也不會聽,因為只有我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從他們那一側的原因,三分之一是因為愛我所以不想讓我不高興,三分之一是知道他們無法指導我的人生說了也沒用,還有三分之一我猜我選擇的浮木是出國留學,這在他們眼中也是值得炫耀的金龜。
我的媽媽卻非常不同,她從不炫耀我們得到的任何金龜,甚至還為此感到踟躕難言。我從北京辭職完成留學申請後,gap year有很長的時間是在家裡過的。和家里人一起起早貪黑地種地賣菜,在田裡蹲著摘豌豆摘好些天,累到腿酸腰痛,村子裡的人每天看我每天干完活身上全是土,和我媽媽說你看人家一個大學生還天天幫你幹農活。我媽媽就笑笑不說話。每天凌晨五六點起來和我爺爺一起去城市裡賣豌豆,整片地的豌豆全部摘完賣完,我們家四個人一起忙了這麼久,收入只有一千塊。我爺爺和買豌豆的顧客說,我之前在北京上班,一天的工資都比現在賣豌豆掙得多。聽到這句話,我覺得這苦與苦之間,也有天大的不公。
我姥姥所在的村子比我們家的村子還要更貧窮一些。我和媽媽一起去姥姥家,路上遇到親戚問我媽媽我現在在幹啥,還在北京上班嗎?我媽媽回答說已經辭職了,猶豫一會說我現在在學車。親戚瞪大了雙眼看著我問:“學大車嗎?”因為在鄉村地區,大家學車是為了謀生,之後可以去當大車司機跑長途,但是很少有女性開大車跑長途,所以他聽到我在學車嚇了一跳。當時我和媽媽愣了一下理解他的意思之後哈哈大笑了很久。
我不知道我媽媽倘若像我家的男性家人們這樣,告訴他我是出國留學,他是會比對女性學大車更震驚,還是更可以理解。金龜和扔掉金龜,在貧窮的土地上都是異類。
我當時學車是為了來歐洲之後可以自駕游,但是在國內拿了駕照之後到現在一次也沒開過車,因為在荷蘭上路要重新花錢學,很多朋友前前後後花了5000歐才拿下駕照。我想著5000歐夠我去太多地方,時至今日還沒捨得花這個錢。但是我已經想好了一個替代方法,我和霸王花接下來去加納利群島需要自駕,我已經在網上找好了租電動車的地方,我們可以騎動車低成本且更置身於景色之中地自駕游。
扔掉金龜和學車都是為了自由,這兩個動作在我尚需要去竭力滿足little hunger的家鄉,是難以被理解的。滔滔生活中,活著才是第一要義。
但是人一旦變成great hunger後,就不能糊弄自己。你需要答案,你就得去找答案。你渴求自由,你就得親手給自己解綁。
金龜換酒,金鎖鏈換自由,看著有很多豪氣和瀟灑,彷彿是突發奇想一蹴而就,實則是苦思冥想策劃已久。落子無悔,換前換後卻仍有很多難題和焦慮尚未解決,比如最關鍵的是我明年下半年的簽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不時就會浮到腦子裡,在飛機上,或者上,大巴上,吃飯的時候,在市中心悠揚歡快的音樂里。
這次我終於和自己說:“就讓未來的莫不穀來解決這個問題吧,我現在先做好當下的莫不穀,這樣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莫不穀,一個未來有機會有可能解決明年簽證難題的莫不穀。”
所以我決定明年3月前先不想這件事情了,讓當下的莫不穀先縱情享受一下金龜換來的美酒。
旅途中我還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即使金龜傍身的那些日子,也沒有成為那種我以為自己會成為都市麗人,精緻白領,過那種嚴絲合縫,滴水不漏的生活?
想了好一會我才想出來一個答案:我是一個從滔滔生活中來的人,我的身上有過和飢餓對峙的火光,和生活搏鬥的抓痕,我注定生猛且粗糲。精緻的生活方式在滔滔波浪中會面目全非且積重難返,我也只能過生猛的生活。從口水漣漣的鄉村走出來,拿起金龜沒有再做祖祖輩輩安土重遷的農民,放下金龜從頭學起做一個遊民。
飢餓還會繼續,hunger for life 或許會無休無止。 stay hungry, stay creative.當感受飢餓時就創作,或許有朝一日,我看到自己創作的作品,也有那種全身磷火熊熊的感覺。
女性去世界游荡,不仅拓宽了自己生活可能性的边界,也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朋友行动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有正在世界游荡的女性朋友想分享自己的体验,加入到“在世界游荡的女性”系列创作中,欢迎来信给我们的邮箱afterschool2021@126.com!以及在去中心化的Web3平台Matters(https://matters.town/about)邀请下,“在世界游荡的女性”这个系列也会同步上线matters,把文字和创作更早地在社区里推广,真正地在web3以一种拥有主权的方式畅游,(此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因为matters需要科学上网才可以使用)。
延伸信息:和你分享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共同探尋日常之外的可能性。當我們從名義上的學校畢業以後,我們進入了更加複雜的日常生活。生活面前,我們都是終身學習者(life-long learner):學著如何和生活交手,如何安放和成為自己。 《放學以後》希望是一個這樣的所在:它通過文字,聲音和影像,藉由文章,播客和遊蕩世界的視頻,將分享的慰藉,共同前行的力量,以及“去創造”的自我敦促傳遞出去。和可能性攜手同行!
解鎖小冊子《創作者手冊:從播客開始說起》: https://afdian.net/item/ffcd59481b9411ee882652540025c377
永不失聯:郵箱訂閱放學以後Newsletter: https://afterschool2021.substack.com/
聯繫郵箱: afterschool2021@126.com (投稿來信及合作洽談)
小紅書:遊蕩者的日常
微信公眾號:放學以後afterschool
YouTube: 放學以後afterschool
播客收聽:國內:蘋果播客,網易云,愛發電,汽水兒,荔枝,小宇宙,喜馬拉雅,QQ音樂,微信聽書;海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nipd,Overcast,Castbox,Amazon Music,Pocket Casts, Stitcher,Radio Public,Wordpress.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