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機第三季,配不上第一季,也配不上“科幻神作”

超载叽
·
·
IPFS
·
人類毀滅得快,主要是因為想太多。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沒有什麼驚喜。九集故事,一部分著眼於現實的隱喻,一部分關注人類的命運,還有一集強調意識的自我圓融。

當三個話癆機器人妙語連珠地吐槽人類的作死之路時,在木衛一探險失敗的宇航員吟誦出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就像蟲群女王說的,智力和文化不是族群生存下來的決定因素——有時候文明就是這樣諷刺。

大時代,小時代

六部劇集都能引髮指涉現實的聯想,這對今年以來深陷戰爭、飢荒和經濟衰退的地球人來說,不失為一種並不傷筋動骨的發洩。

《三個機器人:退場策略》(Three Robots: Exit Strategies)不僅把人類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嘲諷個遍,更把近年來叱吒風雲的科技精英踩在腳下。與其說後者擁有“改變世界”的渴望,不如說只是“自大狂”式的白日夢想。最近美國科技股大跌,也從某種程度反映了高通脹下大眾對“科技救亡”的信心的喪失。

《三個機器人:退場策略》的片尾彩蛋:“你在等誰,埃隆·馬斯克嗎?”

《迷你亡靈之夜》(Night of the Mini Dead)類似於“模擬人生”視角的名勝風光剪輯,層出不窮的殭屍走街串巷,甚至演化出哥斯拉版本,帶人們一覽從洛杉磯到梵蒂岡的著名地標,而白宮發言人那句“殭屍?我國沒有”,彷彿Covid-19大流行後各種“官方”說辭的翻版,對前幾天的UFO聽證會也有一點奇妙的“呼應”。

《殺戮小隊開殺》(Kill Team Kill)類似於爽文,美國大兵打賽博格灰熊。同樣是子彈亂飛,《隧道墓穴》(In Vaulted Halls Entombed)關底的大Boss是有精神控制能力的克蘇魯,眼睛數量多於洛夫克拉夫特的本來設定。無論基調“爽”與“不爽”,這兩集都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即使敵人是自己創造的或者遠古大怪獸——要么打,要么死,也算是“文明的衝突”吧。

老鼠的“進化”當然也能產生文明的萌芽。 《梅森的老鼠》(Mason's Rats),講的是脾氣暴躁的蘇格蘭農民和穀倉裡的老鼠勢不兩立,而眉開眼笑的是賣滅鼠機器的銷售經理——名副其實的軍火商。隨著戰爭慘烈升級,戰爭機器也一再更新,移動版大殺器TT15出場實在眼熟,看起來就是電影《變形金剛1》裡變形為蝎子的霸天虎之一薩克巨人(Scorponok)。

TT15裝備了氣冷式自動加農炮、裝甲底盤和海軍無人機同款目標鎖定技術,美工偷懶模仿薩克巨人!
《變形金剛1》在卡塔爾襲擊美軍的霸天虎成員、蝎子怪薩克巨人(左二),豎起尾巴的圖片很不好找

真實世界裡,春天開始的戰爭依然持續。 “全世界一共有5.5億支軍火,那就是說每12個人就有1支槍,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其他11個人也有槍。”對於“戰爭之王”來說,軍火交易比起戰爭本身更像史詩。

最能體現“文明的衝突”的《吉巴羅》(Jibaro)在國內大受歡迎,主要因為大部分人會聯想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命運。遍體黃金珠寶的女主角塞壬,錯愛了聽障騎士吉巴羅,後者將財富搶劫一空,拋尸河底,最終反被塞壬復仇。

塞壬故事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血洗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開採大量黃金和白銀,長期的資源掠奪和經濟控制,使拉丁美洲陷入“被切開的血管”的悲慘境地。在受過殖民或半殖民統治的國家和地區,將女性原住民/女妖視為當地文明,將男性視為侵略者的解讀是有一定的歷史心理和“文化自覺”意味的。有些人大肆攻擊“過度解讀”,也大可不必。

第一季裡的《狩獵愉快》(Good Hunting)和《吉巴羅》的故事有些形似。 《狩獵愉快》由著名科幻小說家、譯者劉宇昆原創,同樣來源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屈辱記憶,面對西方現代文明對自身傳統的吞噬,而前者以蒸汽朋克和中國山水武術的融合,講述孤兒用現代性武器重塑自身、開創文化新生的堅韌;後者只算簡單的民間故事改寫,沒有什麼可以回味的東西。

《狩獵愉快》,人和人最終還是要相忘於江湖

其實,講狐鬼花妖,不算沒品位,但是只關注狐鬼花妖的愛與背叛,就沒什麼意思。畢竟《聊齋誌異》裡說得太多了。

這六集不算佳作,一方面是有時和現實聯結緊密,有“黑幕小說”之嫌,直白淺露,主題也是老生常談,缺少咀嚼的餘地,一方面是其本身無甚野心,熱鬧暴烈,色彩斑斕,觀後即忘。

人類未來:個人或集體?

《糟糕的旅行》(Bad Travelling)和《蟲群》(Swarm)值得放在一起對比。前者關注的是個人如何裁決正義、良知,後者關注的是種族延續之道。

《糟糕的旅行》由著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這也是他的首部動畫作品,《搏擊俱樂部》裡血肉橫飛的場面,在《糟糕的旅行》中依然可見。原著來自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艾舍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圍繞一個原創的“Polity”宇宙創作。

劇集裡,海上捕鯊船受到食人螃蟹怪獸的襲擊,怪獸要求船長帶它去附近島嶼,船長假意應允。船長希望毀滅怪獸,船員希望把怪獸甩鍋了事,雙方幾番試探,船員全體餵了怪獸,船長最終燒死怪獸,全身而退。這個故事的恐怖之處,不在於怪獸吃人,也不在於人群背叛,而在於船長儼然是一位全知全能、道德也無懈可擊的“上帝”,能隨意決人生死。

《糟糕的旅行》,這是眾生必須仰望的“上帝”船長

送怪獸去無人島,還是去多人島,類似“電車難題”的2.0版——去無人島自己可能會被大發雷霆的怪獸吃掉,但去多人島自己沒事,別人有事。船員們普遍認為欺騙怪獸的風險太高,反正多人島的居民對自己也不太友好,不如送怪獸去大快朵頤。船長因此判定這群人沒有良知,隨後用一個子虛烏有的“投票程序”對船員進行內部分化,各個破解,然後殺死。

這是法律的誕生,還是法律的消亡?

白袍的正義女神是蒙著眼的。白袍,象徵她道德無暇,剛正不阿。蒙眼,因為司法純靠理智,不靠感官印象。如果一個人有過人的理性、體力和智慧,就可以決定整個集體的命運嗎?值得思考的是,船長不可動搖的“權力”,某種程度上是怪獸給的。

美國所有的超級英雄故事,都不敢迴避這個話題。最典型的“超人”,始終要面臨“守法”的問題,抓到壞人要交給警察,不得私刑處置,這樣才能皆大歡喜。耶魯法學家柯維爾(Robert Cover)有句名言,“蒙眼不是失明,是自我約束。”

在某種極端環境下,如何沒有程序,沒有法律,人類中的部分個人和集體要如何做出抉擇?

《蟲群》的“蟲群之心”

按《蟲群》(Swarm)的看法,人類毀滅得快,主要是因為想太多。

該小說曾得到1983年雨果獎和星雲獎最佳短中篇的提名,為著名科幻作家、賽博朋克創始人布魯斯·斯特林所作。著名導演蒂姆·米勒執導同名動畫劇集。

科幻作品很喜歡構建虫族文明。像《異形》(Aliens)系列中的主角、《星河艦隊》(Starship Troopers)中的蛛形綱生物、《安德的遊戲》(Ender's Game)中的虫族都很典型,遊戲《戰鎚》《質量效應》裡也有虫族的重磅戲份。

《安德的遊戲》裡,12歲少年要面對虫族進行決戰

螞蟻、蜜蜂類的社會性昆蟲的行為模式,也被稱為“群體智慧”。其群體的控制是分佈式,不存在中心控制,具有自組織性。因此對中心控制式的人類社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對照組效應。

《蟲群》中的女王說“智力不是生存下來的決定性因素”,和人類說“它們只是低智能生物,又不會仰望星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自然界裡,一切生物的“目的”都在於繁衍,而人類“高於”自然後,對繁衍的思考、抵制也包括無意識地破壞,都造成了集體的毀滅。

所以,《糟糕的旅行》對《蟲群》,也許只能是正義女神忒彌斯和生育女神赫拉的正面對抗。

飛向太空後,還是要面對自己

《機器的脈動》(The Very Pulse of the Machine)很有上世紀科幻的複古味道,或者說像迷你版的《索拉里斯星》,也是整個第三季裡最優秀的一集。原著曾獲得1999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由拿過5次雨果獎、1次星雲獎的美國科幻作家邁克爾·斯萬維克創作。片中特意出現一本《舊日地球之詩》的書籍,封面上寫的作家名字就是邁克爾·斯萬維克。

故事中,主人公和同事在探索木衛一(Io)時遭遇事故,必須在氧氣耗盡之前回到著陸器。一路上,她用致幻類藥物保持體能,拖著死亡的同事長途跋涉,卻從無線電裡聽到一個自稱是木衛一(Io)的聲音,“她”吟出死者心中美妙的詩句,並勸主人公加入木衛一的集體意識。

舊日地球之詩,人類有希望在壯麗前永生

近年口碑不錯的科幻劇集《蒼穹浩瀚》(The Expanse)裡,也有女主角之一受病毒感染,意識和近地小行星“愛神星”化為一體的情節。

《蒼穹浩瀚》在太空重演了一遍冷戰,毛朱莉和愛神星化為一體,劇集設定很硬,關於政治的討論也很硬

《機器的脈動》畫面致敬了法國漫畫大師墨比斯,墨比斯有很多太空歌劇或賽博朋克類的畫作,代表作《Arzach》,影響了《第五元素》《深淵》《異形》《星球大戰》等一系列好萊塢科幻片,據說宮崎駿、大友克洋、浦澤直樹、松本大洋等日本藝術家也深受其影響。

木衛一閃爍,背景中木星的大紅斑清晰可見

簡單的線條和明亮的色彩,木衛一沒有太多繁複的環境細節,一片純淨的昏黃中,主人公瀕臨體力和耐力的極限,最終放棄肉身,以思維融入木衛一。

故事裡的木衛一(Io)和科幻作家萊姆筆下的“索拉里斯星”類似,本身就是一面“鏡子”。人類到來之前,是其自身兼萬物的反射;人類到來之後,這個星球可能反照智慧生物的邏輯。星球是單純的,沒有所謂的“主觀情緒”,只是毫無目的地“複製”人類的記憶,以及種種困惑、偏執和迷惘。

《索拉里斯星》被導演塔可夫斯基拍成電影《飛向太空》(1972)

人類在這裡陷入星球的意識的迷宮,還不如說是陷入自己的意識的迷宮。李賀有兩句詩就寫這樣的情況:“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只能以自身作為尺度。但是,宇宙未必遵守著這樣的尺度,這也是人類永恆的無奈,要受到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尺度的禁錮。假如有一個星球讓人可以轉換尺度,這樣的誘惑,我們還能抵擋嗎?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超载叽“啊哒”~嘤嘤怪+硬妹,一个经不起批评的人。科幻文学硕士,星球大战中文网副站长。关注科技、游戏、艺术、美食、历史等领域。曾服务于多家主流媒体,主持过文化、科技、游戏等栏目。 创作,是要发现和体现属于自己的趣味。 此博客登载本人原创文字和编译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伏枥骅骝千里志,经霜乔木百年心。”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埃尔多安第三次连任,“新奥斯曼主义”引发“文明冲突”?

战术核武器,让世界更“安全”?

别拿风流当借口,性骚扰就是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