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就是命運

ghostspiral314
·
·
IPFS
·

假設一個人可以理解標題的來源,並且很容易知道它是這篇文章的靈感和價值的一部分。大多數人總是認為經濟史的作者傾向於用大詞來描述新現象,以區分過去的經濟活動。儘管如此,他們仍然忽略了現實中的小擾動,當 3000 年前北極星是 α Draconis,但現在它是 β Ursae Minoris。微觀經濟學之所以沒有取得重大進展,並不是因為理論本身的落後或缺乏工具,而是來自政治和社會團體的內外壓力。


回到人口的討論,所有真正的宏觀經濟學和經濟史話語,人口統計和人口普查一直是最重要的。他們提醒人們注意人口的數量和質量。否則,沒有這些日期,討論將失去其堅實的基石。通貨膨脹將預示著相當大比例的年輕人口何時進入社會。當退休人數超過勞動力人數時,通貨緊縮就開始了。人口的數量和質量反映了經濟的波動週期,忽視人的作用無異於投機。


這樣的問題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之前的一種情況。想想一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他可能會考慮購買墓地。然而,大多數年輕人更喜歡購買新房和新車。只要後一種想法佔據社會的大部分,市場就會選擇性地增加產量。同時,吸引足夠的資金進行有效投資,將再次成為拉升的大齒輪。假設任何一個民主政體的政客都必須處理社會衝突,他會發現這些年長的人比年輕人擁有更多的選票和影響力;他們中有多少人能夠在執政理念上堅定地站在年輕人一邊?在有中央代際權力轉移制度的威權國家,老年人的地位和權力會更多。當然,能理解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觀點的人認為,他們可以通過一種抵抗或不抵抗運動來對抗這個更糟糕的世界,類似於平躺。


你知道在文藝復興和黑死病之前的五十年裡,意大利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嗎?如果不是,歷史就是他們生活在高物價和低工資的環境中,因為歐洲的人口在過去的 200 年裡已經過度增長。許多不快樂和低收入的人和他們現在一樣持有同樣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選擇”的選擇。幸運的是,這段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大流行導致勞動年齡人口大量流失,這無疑促進了整個西歐中下階層的收入增長。雖然大流行不是文藝復興的唯一推動力,但它通過改變整個西歐的人口規模和年齡分佈重塑了歐洲的精神規範。殘酷或運氣使歐洲走上了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的道路。如果日本在失去的 30 年中有相同的年齡分佈,它會在全球範圍內擴張經濟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大的變化往往來自小的進步”。

CC BY-NC-ND 2.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