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思而后行」,为什么是「三思」而「后行」吗?

Nicy 分享日常
·
·
IPFS
·
其实大部分的我们就是因为在生活很多事情都过于简单化,从小都吸收的那些简单且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也导致我们也听到无感,从小都知道这些句子的整体意思,但我们却没有细想过这些简单几个字后面,到底蕴含着多少古人毕生累积的领悟。

最近的我在偶然间看着YouTube的影片学习时,发现自己对于「三思而后行」拥有了更清晰的领悟。影片中说到的是关于一本书叫《Thinking Fast And Slow》也叫《思考快与慢》的内容。

而刚好的,在那前一天我也在IG页面的限动有分享到了自己对于跳脱自我极限,并在潜意识开始自我限制时,让自己拥有自我意识去做出更好的思考,回应面对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matters里查看我的文章。

而影片中内容和我所分享的事很有连结,我也蛮好奇其他观众是怎么想的,而当我在留言区底下阅读大家的感想时突然发现有个观众说的一句「简单来说就是三思而后行」

这听起来没什么,就是个很长在留言区底下看见的那些喜欢把讲师,作者的话简单化成没什么深度的,也有点丧气的留言。

但我也发现,其实大部分的我们就是因为很多事情都过于简单化,从小都吸收的那些简单且理所当然的道理。所以也导致我们也听到无感,从小都知道这些句子的整体意思,但我们却没有细想过这些简单几个字后面,到底蕴含着多少古人毕生累积的领悟。就比如为什么要是「三思」,「而后行」。

对我来说经过影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我对「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拥有的诠释就是:

三思

思绪1 - 当某件事发生时,大脑进入所预设的机制,做出本能的思考回应。

思绪2 - 意识到你的当前的思考状态,分辨,衡量脑中的各种声音的真与否。

思绪3 - 思考在经过你的自我意识的检讨后,你该做出什么更成熟的回应(而后行)。

而大部分的我们在面对种种事情的发生时,思绪却只停留在了第一步,本能的维护自己,做出自我保护(或是我说自我限制)的回应。

比如

当别人说了让我们不喜欢的话语时,本能的反应就是呈现不喜欢的表情,脑中出现各种合理化自己理由的回应。

但我们也该在这些发生时,反问自己究竟别人说的是不是属实。也许别人对你的说词其实是你自己所看不见的缺点。可能别人只是想帮助我们进步,但因为本能的自我维护,才导致我们去反对所能令自己成长的人事物。

最终当自我意识发生时,我们便能采取更成熟的回应,如聆听,消化,学习和改变。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也别忘了随手帮我按个赞,追踪支持下,这每日更新的频道!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Nicy 分享日常喜歡哲學, 正能量,還有分享一些生活上有趣的領悟。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接收正能量,散播正能量, 不妨按下追蹤,點個讚給予我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你能決定金錢的去向,而不是讓金錢決定你有何去向。

改變並不是舒適圈裡的產物

誰才是對初學者,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