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数位支付服务

Jerome
·
·
IPFS
·
过去都要不断的有现金的流动,如同前文所说的铜板又重又多,加上有时候又找不开,确实有许多小困扰。但现在可以透过各种与银行帐户连结的电子支付钱包,转来转去都是数字在云端飞,人在地上感谢。确实便利不少。

又到一年一度电商大战前夕,从上周起应该很明显想躲都躲不到各种促销信息的狂轰滥炸,可能在台湾的手机相对清净一些,但如果打开WeChat 与微博,那真是迎面而来的满满促销啊!

疫情催生台湾这个相对比较缓慢的电商环境被迫快速转型,先不说具体的物流与冷链仓储,光光是金流这一块就有很长足的变化。

过去较长时间待在成都,大陆的电子支付早已在支付宝(AliPay)与微信支付(WeCaht Pay)的推波助澜与砸大钱教育市场双管齐下推动普及,姑且不论背后的垄断与消费者行为数据隐私问题造成的隐忧前提下,其实是真的带给生活许多便利。在大陆出门必要携带的就是手机,钱包皮夹已经可以说完全被手机支付给取代,手机除了大大小小的消费都可以在上面透过快速便捷的方式完成付款交易外,连真的被迫需要到ATM 取现金都一样能在APP 里面操作之后,到ATM 机器前透过扫描二维码完成取款。家里的门锁如果愿意更换的话,当然也可以换个所谓的「智能门锁」,透过手机的NFC(近场通讯)就可以扫描开门。不过这一点实在需要涉及同住家人的各种配合,且长辈不见得能适应,因此自己就没有这么极致的连门锁都一并更换了。

返台生活后,一开始最大的不适应就是要重新找「皮夹」来装现金。除了钞票,还要准备零钱包,把一堆重重的铜板都收好,于是出门的「行头」一下子又回到从前,皮夹里面除了钞票,还要应付各种场景准备感应卡、信用卡、会员卡以及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种证件。沉重的包包与重新要适应小心别弄掉这一整份重要资产的担忧,又重新回到生活里。

疫情严重后,各个实体商家重新在废墟中建立新的生存之道,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可能的接触,于是支付方式的变革也就被推到前线了。过去自己为了减少使用现金却不得不的替代方案是使用诸如Android Pay、Apple Pay 之类的系统级别的支付方案,至少可以少掉拿出信用卡这个动作,支付之后的信息也都可以在通讯app 中被推送出来,还算简单。 (甚至比支付宝、微信支付更少了几个动作,毕竟是属于手机系统级别的支付,可以有许多快捷的方式进到支付介面!)疫情后则看到许多第三方支付大力发展线下实体店面的合作,例如原本就有的街口支付、Line Pay,以及有公股银行色彩的Taiwan Pay...等,也都慢慢出现在生活场景中。

近期又加上许多政府政策的松绑与完善,诸如纯网路银行(如:Line Bank、乐天、将来商银)以及电子支付(如:悠游付、Line Pay Money、街口支付...等八家)之间开放相互转帐,一波又一波的让使用者也逐步能享受线上支付的各种衍生应用与便利性。 (但是相对的应该也是越来越混乱,有太多不一样的「专有名词」了,例如电子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是不同的,哪些支付方式属于哪一类别,就要适应不同的法令规范......一般人应该早已脑容量不足了吧?)

对自己来说最显著的差异是跟同事之间的拆帐,有了许多便利性。过去都要不断的有现金的流动,如同前文所说的铜板又重又多,加上有时候又找不开,确实有许多小困扰。但现在可以透过各种与银行帐户连结的电子支付钱包,转来转去都是数字在云端飞,人在地上感谢。确实便利不少。

不过毕竟是在都会区工作与生活的使用者对此自然也比较习惯,前几周到其他城市与过去同窗聚餐,同样遇到付款与拆帐问题时,发现十几个人基本上全数使用现金,听到自己已经习惯使用各种电子支付与纯网路银行时还睁大了眼睛。

想想也颇能理解,这些资讯日新月异,每每推出一个新产品就附带的一堆使用规则与说明,对于早已成家立业每日为了工作与孩子奔走的同学们,的确很难分神又去研究这一个又一个新产品/服务。

简单介绍与推荐后,至于有没有成功多引导几个新用户加入数位支付的行列,可能就要看下次碰面时,才能了解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erome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2 馬特市年度問卷 | 中斷了日更的一年,波動起伏的一年

活動順利落幕

懷念的與革新的自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