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图表分散焦虑感的负面循环
没有安全感,对未来感到恐惧,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多,这些「想太多」与「真正有益的规划」混杂一起,难以在茫茫脑海中看出这些想法的脉络,透过图表将想法「摊开」与「下放」的动作,分散焦虑感的负面循环。
大纲1. 前言2. 摊开脑中的所有想法,进行分类3. 将没有益处的想法去除,改变思考模式4. 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图表绘制5. 图表-日时间轴6. 图表-周历7. 图表-月历8. 想法下放9. 确实执行10. 最后的碎碎念
前言
常常想很多,脑袋总是停不下来,身为自由工作者,需要身兼数职的角色,看似自由却容易被自己的想法困住。当工作量增加时,会需要更仔细地分配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许多压力,演变成焦虑感。
这些想法虚无飘渺,却在脑中不断翻腾,有时还会怕忘记而更加用力思考,若将想法摊开来,就能好好分配,并从中看出他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区分那些是重要的,而哪些又是不必要的。
摊开脑中的所有想法,进行分类
一开始我会进行简单的分类,一种为很琐碎、片段以及「纪录」的形式,另一种则是跟目标、工作有关的想法。
使用Google Keep 纪录:琐碎、片段、情绪,短时间纪录
我会将非常琐碎的想法,使用Google Keep 纪录起来,因为每次想到的都很琐碎,加上现在还有健康生活计画的纪录,整体看起来显得非常庞大且混乱。不过因为Google Keep 用起来太方便、快速,大多以纯文字为主,通常用手机进行纪录,每次纪录的时间都很短。
因为纪录的事情都偏向健康和心理,所以尽可能简单快速好使用!
健康生活计画已经超过两个月,每日不间断的纪录,持续观察自己及培养好习惯,并在每一天拨出一小段时间回顾。
使用Miro 规划:工作、生涯、目标,长时间规划
由于工作会跨及许多领域,要兼顾事情比较杂(专案、创作、家教等等)还得考虑未来的发展,每个项目又有各自的目标想达成,有时想着想着就不小心想太多,心思全被拉走。
也发现想像中的规划无论考虑得多现实,依然会不够精确,因为在规划的当下必须要将每个事项的细节都记得很熟,否则很容易就忽略,这样不仅无法实践,还会因为规划不周而必须重新再来。
后来我学会运用Miro 把事项依据不同性质绘制成图表,划分权重,分配时间、制定计画,接着就可以安心去执行。
将没有益处的想法去除,改变思考模式
如果有纪录想法的习惯,或许能发现自己都在何处开始钻牛角尖,当这些想法近乎处于无谓的担忧时,就能将他归类在:想太多、没有益处的想法。
正常情况下,不应让其他人来判定你是否想太多,而是由自己去发觉,慢慢找出合适的方法来降低想太多的频率。如何验证自己真的想太多?对我有用的解法是验证,验证完之后,相信自己的感受。
其实这些焦虑,多半来自于缺乏安全感。
没有益处的想法大多是:
负面情绪
冷静下来后回想或观看自己的纪录,判断是否为想太多?或当下是因为某个情境、情绪而引起的负面想法。
停在问句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瞎操心或无谓的乱想,如果因为担忧而开始有各种想法,会伴随着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避免自己总是停在问句,不要停在「怎么办?」、「怎么会这样?」,而是将问句作为一个起头,寻找解决办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图表绘制
基本上只要有图表或流程图绘制功能的工具皆可使用,如果偏好手写、手绘,也可以自行绘制。
目前大多使用Miro 线上白板绘制图表。
有许多线上软体都具备「云端储存、好管理、可协作」的基本功能,其余部分我会考量的多半与视觉、体验有关:
良好的使用体验
介面的体验好坏,会大大影响绘制过程的感受。常用到的元件好不好找?画面的管理及控制是否好用?操作的流畅度等等。
具有高度调整的弹性
有些工具提供的元件设计较单一,能更改的颜色、字型、字体的选择也少。这些限制对于在视觉调整要求不高的使用者来说,更能专注在内容本身,不会被外观影响。
而我绝对会被外观影响,所以每每在选择工具时,使用体验及高度调整的弹性,都会成为主要的考量。
完善的对齐功能
这跟上一点的用意很接近,绘制图表或各个元件,以及不同元件之间的连接线段,我会尽可能对齐排列、整理好,让画面看起来清楚好读。
图表-日时间轴
日时间轴是在工作最繁忙时,为了减轻心理压力而绘制的,同时将时间分配进行可视化的动作,优化时间分配,当我的工作量减少以后,时间轴也跟着调整。
时间轴可用来分配一整天的规划,了解一天理能使用的时间有多少,规划出更贴近现实的安排,避免「过于理想」。
以「小时」为单位的区间
如果把单位划分的太细,会让图表难以一目了然;使用「小时」为单位对我来说是最刚好的状态。起讫时间可以挑选「起床-睡觉」这两项,因为在这两项之间,较少有其他的活动。
时间轴里不只有工作
除了规划工作时间,也可以将日常的既定事项,例如起床、就寝、休息、用餐等事项绘制到时间轴里,并给予工作之外的事项时间多点弹性,例如用餐后可留点时间休息,避免让自己喘不过气。
区分不同时段
因为我除了主要的专案执行,其余都是创作或是其他例行公事。过去都是想到什么就先去做什么,容易让自己失衡或是超时工作。现在会依据当下的状态进行调配,例如:
- 当月有专案需执行,会让时间轴以专案为主,创作为辅。
- 若当月没有专案需执行,则是让时间轴平均分散给创作。
时段补充
若某个时段有许多项目需完成,可在该时段下方进行备注、补充。例如在创作的时段内,我希望这段时间可以做的事项有哪些,可能是写文章、 设计主题,或是将家教课程进行优化,而这些事项的占比不会相等,所以也会在项目后方备注大约的产量。
而其他的部分为自己想放上的补充或是精神喊话。
图表-周历
大约从今年五月初开始,与妹妹开启共同协作和经营之路,周历通常纪录贴文的发文时间、线上周会时间(包含周会例行讨论的大钢)、上课时间等等,提醒彼此每周需完成的项目。
图表-月历
若有时间较长的专案,我会制作月历,并将专案中的时程也放置上去。这么做的原因比起单看报价书里的条列文字,视觉化的时程更加清楚。
想法下放
不论是文字纪录或绘制成图表之后,我会练习让自己想像把「想法下放」让这些想法交给它们帮我保管,清空思绪,不要怕自己会忘记,重复的事情就不要再往同个地方钻下去!
我们不能用昨日的思维来解决今日的问题。
让自己停下来休息,隔一阵子再回来思考,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同时让工作与生活趋近平衡。另一方面也藉由想法下放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过度焦虑及增加安全感。
确实执行
有些人在前期规划好,却在执行时失败告终。
这些规划能达到成效的关键是「确实执行」在没有执行的状态下,是无法验证自己的规划是否可行的,若每次周而复始地反覆,只会越来越感到无力。
持续下去
踏出去之后,或许累了可以休息,害怕可以逃跑,但是请至少坚持一下下。开始看出成效之后,会更愿意持续,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多。
保持弹性
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适度调整,随时保持弹性。
初期会发生设想不周的情形,原本认为这样的时间调配很完美,执行时却发现需要花上比预想更多的时间。
大多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少数可能是能力不足)这时可以适度调整时间规划,或先把重要的事情优先做完,不要贪心地想一口气达成全部。
最后的碎碎念
执行力没什么大问题,大多都是被自己的焦虑感影响,适度增加安全感、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专心于眼前的事物,并放松的享受生活。
降低焦虑感的关键不是纪录的内容,而是将想法「摊开」与「下放」的动作。
文章首次发布于Medium ,目前阅读的版本为同步版。
感谢你的阅读及支持,任何问题都欢迎来信交流| imjhanemi@gmail.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