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场|中华路过去的面貌

由羽禾
·
(修改过)
·
IPFS
·
从中华商场处于的地理位置,笔记于中华路这段历史在清朝至今的历史简述,中华商场曾有的特色纪录,一起回顾我们熟悉的台北市西区涵盖台北车站至城中地区与西门町一带的变化吧!
台湾在1894年爆发清朝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因清朝战败下在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于日本。而后台湾从清领时期成为日本治理时期(又别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据时代、日本统治时期、日本占领时期),经历日本51年的统治。
  • 日本治理时期从1895年-1945年
台北街景图,1897年绘制
以google地图为辅佐,过去台北城墙的位置来参照。


在日治时代初期(明治34年,及西元1901年)公布「第二次市区改正计划」,在都市计画改革下,主要利用清朝治理时期的台北府城城墙拆除后的空间,在城墙原址上改筑由安全岛分隔成3个分隔道的林荫大道路,也成为台湾台北的4条市区主干道路,其分为东南西北四段,依序为中山南路、爱国西路、中华路、忠孝西路,此四条马路于分隔岛设计下为称三线路。

例如:中华路位于西边又可称为西三线,而北三线为忠孝西路,依此类推。


  • 三线路曾在日本治理时期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 1930年间,台湾兴起自由恋爱的风潮,三线路为当时人们约会、散步的景点,例如:台语流行音乐中的作词家周添旺写的《月夜愁》歌词中,内容描述年轻少女在三线路等待无缘爱人的故事。


 *市区改正计画前,因为清朝政府时期早期绘制台湾地图为观测台湾区域及以中国内需求为主的开采资源下,众多地图的方向因绘者观看角度,而未有统一方向。

日本人治理台湾期间,重新田野调查与绘制地图辅佐于未来管理与都市规划之便,加上原先日本在当时期受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决定地图里有标注指南针规定地图的上方为北方的确定、也有列出比例尺的精准。
  • 对日本时期的地图有兴趣,可以参考地图遥测影像数位典藏计画的整理。


台湾战后时期(1945年至今)

自1949年国共内战后期,来自中国大陆各地的居民。当时中央政府为安置居民,便委托台北市警民协会,沿着行经中华路的铁路东侧,利用原有三线路中紧邻铁路侧车道的空间,搭建三列临时性质的简易竹造棚屋,后期因棚屋生活脏乱与大型违建下,曾批评为「都市之瘤」。

因棚屋长期脏乱影响市容因素之下,在1960年,中央政府为了整顿市容,决定于该处原地改建新式商场,而其商场命名为「中华商场」



「中华商场」,曾为台北人的生活重心也是其他县市民众访台北知名景点。
时间:自1961年落成,1992年拆除。
位置:北起忠孝西路,南至爱国西路口。
特色
  • 连八大栋的命名方式,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栋。其中贰楼的楼层有陆桥连结而成八大栋的百货商场,楼层总共有三层楼,总长为1171公尺,景象似长条巨龙的现代化规模组的建筑物。
  • 在中华路一段上连接的行人天桥通东西向的武昌、汉口、开封街且直通二楼,位于二楼的天桥往下望,一边为纵贯线铁路从台北车站至万华车站,另一边为马路的街景。
  • 容纳1,644个租户与政府签订20年的租约,平均每户只分得约2坪大空间;一楼为商店,二、三楼为住家,后期二楼的租户成为店家并利用空间做小阁楼当住宅使用。
特色店家
忠、孝两栋:贩售家用电器、音响与电子零组件的商家。

有专营电子零件与国产「土造喇叭」的音响摊商,

在1960年代后,文钟书店(位在中华商场忠栋二楼13号),开始仿效日本古书店经营模式,按文学、哲学、美术、农业、园艺、植物、地质、台湾关系等各领域分门别类,以手写油印方式定期出版了自家的古书目录。

在19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产业兴起,贩售相关软体、硬体与周边设备的商家。

仁、爱两栋:贩售古董、古玩及字画的商家。

在1970年代台湾中南部及日本游客采购的重点有玉器、珐琅及台湾民俗艺品、邮票、古币搜集与交换专门店及算命馆摊商与旧书商店铺。

信栋:有贩售翻版西洋流行歌曲、爵士乐或上海老歌的哥伦比亚唱片行、环球、新新、米高梅,以及二楼的佳佳唱片,另外还有经营古典音乐的松竹,以及专卖传统京剧和地方戏曲唱片的金门唱片行等。


义栋:有中国各地的小吃的餐馆

著名的有「徐州啥锅」、「真北平饭馆」的北平烤鸭和酸菜白肉锅、与「点心世界」招牌锅贴配酸辣汤。


和、平两栋:居多为成衣、制服、牛仔裤、军用衣料、老人茶馆、旗帜徽章等相关商家。

平栋:洪建全视听图书馆,馆内收藏了上万张古典、民谣、爵士乐黑胶,以及世界各国的音乐杂志,免费供民众借阅。

国剧戏鞋店,为李国修的父亲李慎恩开设,李国修一家也搬进中华商场。



1980年后,台北市都市改建计画内有台北捷运兴建的需求下,中华路为征收捷运工程所需使用地, 1992年10月20日陆续拆除中华商场与铁路

1978年,蒋经国总统任命李登辉上任台北市市长期间,执行「台北市东区都市计画」 (其包含信义副都心计画下,推动台北市政府往东区(今日台北市信义区)移动,与中央政府所在的西区做区隔外也有平衡台北地区的区域发展为愿景。

在都市演变过程中,台北众多店家搬迁往东区移动,而东区的繁荣造就西区一带的衰退,也在近年台北市市长为柯文哲提出「西区门户计画」又转变目前所见都市样貌,以融合历史景点、西门町商圈、大型活动进驻活络西区等,从观光旅游主打的特色样貌重新塑造西区,促使人流、商家回留下西区繁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由羽禾In die weiße Welt 在白色世界,對於每天猶如重新開始的起端,塑造成未來對每一個事務能嶄新的探索世界和與世界產生連結。 主要分享從藝術、設計展覽筆記,和旅遊與生活的觀察記載。 象特市不定期出沒,主發表平日練習的藝術字與草稿圖:https://liker.social/web/@yuyuhe202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五月末領市民證

定格|二週年的光景


2022Matters年度問卷|存在時間裡,存在於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