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解答交朋友的煩惱
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過去有許多著作,而這本專門針對讀者所提出關於「交友」問題而做成的問答集,集結了36個不同年齡層讀者的各式疑難雜症,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人際困難與煩惱,吉本芭娜娜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以自身的經驗與立場給予讀者回應,我認為非常真誠且值得參考。
🐧 常在身邊且價值觀契合的人只有自己
人人都渴望有懂自己的朋友,倘若還住得近又更棒,但隨著年齡增長及生活圈不斷轉換,原本契合的朋友也可能逐漸話不投機,所以吉本芭娜娜提醒大家必須要先釐清自己到底是想要住得近的朋友還是價值觀契合的朋友,若是兩者都兼具,但真的只剩下自己了,聽起來似乎有點哀傷,但也確實一針見血。
🐧 交朋友不需要執著於「持續」
曾經聽過一個很有名的網紅在訪問來賓的時候提到關於她的交友觀是希望從一而終,從小認識的朋友最好要一路交往到大且盡可能不要分開,初聽到這番言論的時候我甚感詫異,沒想到竟然有人如此執著於「不能改變」這件事,實際上這是蠻不合乎人性的,每個人不僅想法隨著時間改變,連居住地及交友圈也可能不斷轉換,要與兒時玩伴繼續維持友情的機率實在不高,若是執著於一定要定期聯繫聚會的話肯定會讓人備感壓力。吉本芭娜娜說如果太執著於「持續」就會忽略「現在」,雖然多數人都渴望「固定」,但人際關係本來就很難預料也無法掌控,最好的距離是不要相互碰撞就好。
🐧 人的外表決定一切
雖說人不可貌相,但多數時候看外表能觀察出一些端倪,吉本芭娜娜便說自己學會用外表判斷人,時常最終的結果如自己所預料,當然也會有失準的時候,不過從外表判斷一個人也不失為一種參考。在現今這個社會裡,我們時常是先透過文字認識一個人,但吉本芭娜娜說判斷人性光是靠閱讀是不夠的,還是得實際與人面對面接觸,有時候從一個人的言行、表情、處事方式都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與自己交往。
🐧 與朋友合夥創業,多敗在金錢與嫉妒
許多人都會說跟朋友一同旅遊住宿、創業都最容易翻臉,原因多半是利益糾葛與相互較勁的嫉妒心作祟,若是兩個人負責的部分沒有重疊,再加上有一個人個性比較不計較,那便比較有可能長久合作下去。由於合夥創業一定會牽涉到金錢利益,所以不管是有賺錢或沒賺錢都容易發生糾紛,彼此之間也可能產生權力不對等的問題,所以與朋友一起合作創業是很不容易的,多半的情況是連友情也一同陪葬,所以找到性格合適且互相寬容的合作夥伴很重要。
🐧 關心也要拿捏分寸
吉本芭娜娜說生病的原因大多不離「生活習慣、思考模式、遺傳基因」,若是要好的朋友有不好的習慣最好直接告訴對方,不過我認為最好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去提醒,若是直接用批判的語氣去勸告的話,恐怕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也可能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情。我總認為一個人的思考模式與生活習慣大多定型,要一個人突然間改變是不容易的事,除非他自己想要改變,否則旁人最好點到為止,盡量避免過度關心而使人反感。
🐧 當生活大幅改變,人際關係也會感生巨變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某個朋友對待自己的態度驟變,正當我們想不透自己做錯了什麼的時候,或許原因並不出在我們身上,而是對方的生活可能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於是也同時反映在周遭的人際關係。當遇到這種時刻的時候,我們最好也放寬心不要去執著追究,因為友情總有消逝的一天,只是以不同的樣貌離我們而去,或許哪一天又悄然現身也說不定。
🐧 個人感想
我對於結交新朋友這件事情很擅長,但我與每個人的關係都不是建立在時常出門見面或噓寒問暖之上,也不喜歡控制慾很強或是過度關心的朋友,尤其我結交朋友都會先確認基本的價值觀,包含政黨傾向、宗教及多元成家議題,如果這些條件跟自己相像,彼此的友情多半可以持續十年以上沒有問題,倘若不同也不是不能交往,但總是會在往後的某個時間點發生歧異而分道揚鑣。
我一直說自己交友的條件很嚴格,其實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響,比如當我發現一個人的個性自私自利且喜歡佔人便宜,那在發現的當下就可以慢慢疏遠無需說破,如果朋友對自己提出了不合理的請託也會斷然拒絕,適時畫出界線才能保護彼此的情誼,而非委屈自己加深對朋友的怨懟。很多時候人際關係會出問題都是因為不肯坦誠佈公抒發己見,總是抱著不信任與偏見去預設立場,結果導致了後續更多的問題產生,最後這段緣份自然就消失殆盡了。
當我們做好自己的同時,很難去預測別人的心思改變,也無法去左右他人的決定,不如先做好「凡事都會改變」的心理準備,等到事情真的發生變化的時候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失落感,頂多就是「終於還是這樣了」的感覺,只要自認在交往的當下都是真誠無愧於自己就好,其他就真的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人與人的交往說來也有趣,總是會透過無數次的相遇讓自己敞開心胸,又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而理解人心的多變,這一切無關對錯好壞,反而能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在每個階段最需要的是什麼並做出最適切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