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父母们,可以不挫孩子的锐气吗?
上个月,第一次在脸书参加抽书活动,没想到仅有的一个名额就让我在一百多则网友留言中给幸运抽中了,而且还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者出的新书,在得知抽中的当下感到非常幸运且感恩,于是在中秋连假的时候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母亲。
母亲笑笑地用台语说:「一定是没有什么人参加吧?!」
我忍不住笑回母亲:「有一百多人参加耶!而且只抽一本耶!」
母亲发出了「哇」一声,就没有再继续多说什么了。
这样简短的母女对话,让我想起了曾经在谈话性节目听到来宾与儿子的对话。
大意是儿子某次回家很开心跟爸爸说自己考试成绩得到了班上第一名,结果来宾(爸爸)却回答:「蛤!你们班程度这么差喔?」
来宾说当话甫说出口,他就后悔了!他检讨自己不应该如此打击儿子的信心,但道歉的话却也实在说不出口。
这两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父母很难在第一时间真心祝福并鼓励孩子,总是习惯性先以贬低及鄙视的言语挫孩子的信心,仿佛怕孩子太过骄傲似的,这是传统父母的反射性语言,即便他们内心也替孩子感到开心,但总是心口不一,而先吐出不中听的话语。
然而,这样的反应对孩子有何影响吗?其实我认为要看孩子的个性,若孩子本身性格开朗且充满自信的话,则不会因为父母否定的话语而轻易影响心情,反而还会反驳父母把事实再次强调重述,但若孩子是属于比较需要被肯定或敏感体质的话,则是会产生不被父母信任的感觉,甚至也会对父母的反应感到灰心,往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也可能选择不再跟父母分享。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都渴望获得父母的肯定与鼓励,为何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却觉得这件事不容易呢?我想或许是童年一直没有处在被肯定的环境里,自然也很难轻而易举吐出赞美孩子的话吧?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同样适用在语言的表达上,我们可以试着在与同侪相处上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在别人与我们分享喜悦之事时给予正面的支持与鼓励,再慢慢地运用在比较难以启齿的家人沟通上,如果家人若逐渐习惯听到我们正面的语言,自然也会被影响而产生良性的互动。
现在每天接孩子放学,听着孩子滔滔不绝叙述在学校的种种,我总是快乐着孩子的快乐,安抚着孩子的烦忧,当亲子之间可以先达到情绪共感,才有愉悦对话的可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