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大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O底怎麼弄?DAO的最佳實踐組織想像 - 區塊D週報

D大叔
·
·


Photo by Tim Marshall on Unsplash
DAO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縮寫,中文叫「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一種架構在區塊鏈上的非實體組織,沒有絕對控制者,決策權由DAO社群共享。

上週我參加了FAB DAO的線下活動「造山運動」(據說是第一場線下DAO友聚),除了很興奮看見Discord ID背後的真人之外,大家也在輕鬆的氣氛之下討論了很多嚴肅的議題。

大概是因為我個人一直對「對立的概念如何在現實中取得平衡」這樣的主題很有興趣,所以對DAO要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組織架構下保持一定的「效率」這件事很有感覺,於是在討論中提出了這個題目。

雖然在討論中大部分與會者顯然對紙上的另外一個題目「如何讓老年人進入Web3」比較有興趣(「關於這個問題呢,我們以後會另外找時間來為大家講解」by老高口吻),但我仍想寫寫對於這個題目的個人想法。

強烈建議對「公益」如何與「NFT」結合的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到Discord裡看看哦:FAB DAO,全名 Formosa Art Bank DAO(簡稱FAB DAO)為公益NFT自治組織,由黃豆泥、吳哲宇發起台灣最大公益NFT募資專案「百岳計畫Project %」,開創台灣NFT領域結合公益、藝術、文化的新篇章。專注於非營利 NFT 鑄造與銷售、藝術家與藏家鏈上社群、區塊鏈體驗與區塊鏈公益普及教育。以良善與永恆為出發點,打造彼此相連的 Web3 元宇宙。藉區塊鏈最好的特質,在真實世界展開最好的行動。 --- 摘自官網介紹

問題的釐清

首先,我認為我寫在紙上的那個「問題」就問錯了。

我對「沒有效率」存在著直覺式的認知,認為「沒有效率就是爛」,但其實效率對不同組織來說重要性也許並不相同,事實上即使同一個組織在處理不同議題時,有時候也會出現比效率更重要的考量,例如保持程序上的正義、確保貿易的公平性,甚至有時「關注特定議題」本身就需要一個漫長的辯證過程。

所以,或許不該問「如何在去中心化下保持效率」,因為很難,也非必要,而是應該問「哪種組織適合來實踐DAO的組織形式?」

三種部門

大約從1970年代開始,社會學家將世界上的組織分成三種類型/部門。第一部門是公單位,也就是政府部門,第二部門是私單位,也就是私人企業,第三部門則是第一、二部門以外的組織,例如財團法人、基金會、非營利組織(NPO)等。

第一部門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的中心化組織架構,或者說,人類花了幾十萬年從各自為政的部落生活進化到建立大一統的帝國,就是因為人類學會建立了中心化的組織架構「政府」來完成少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第二部門則是一個無情的淘汰修煉場。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私人企業不得不以最具效率的方式來架構本身的組織型態,由少數人組成的決策層可以快速評估情勢後下達命令開始執行,提升效率才更有機會在無情的商業競爭中獲得利益存活下來。

隨著第一部門逐漸龐大到行動緩慢或鞭長莫及,第二部門唯利是圖逐漸開始危害人類更長遠的利益或創造出不公平的社會現象,現代社會開始有關注「相對少數」或「無利可圖」議題的第三部門出現。普遍來說第三部門以社會公益為目的,資金則來自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的捐款。

我認為第三部門會是目前比較適合以DAO形式來建構的組織(只是「目前」,也許在我看不見的未來連政府都可以是一種DAO的形式也未嘗不可)。

第三部門以DAO的形式來建構會有這些好處:

更切合組織目的

私人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營利」。好吧或許把賺錢說成是存在的目的顯得太市儈,但至少也是存續的重要條件,畢竟前提是能夠生存,才有資格去談其他更高大上的目的。DAO當然也可以獲利,但是除非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否則台灣現行法規讓DAO的利益分配還在曖昧不明的狀態,至少目前在檯面上連「持有Token就代表持有股份」這樣的說法都很敏感,更無法期待DAO能如同一般私人企業一樣光明正大的分配利益。

但第三部門的組織存在的目的不是營利,而是一群人為了一個更無私、更長期的公眾利益而聚集在一起採取特定行動,例如對特定族群的保護、某個健康議題的關注、人文價值的保存...等。大眾參與捐獻時並不期待有利益上的回報,因此先天上就不存在股東利益分配的問題,所有的收入都應該要繼續投入去完成公益的目的(盈餘太多或許反而是一種辦事不力的象徵?)。

資金募集效率

雖然在決策上,DAO的效率可能比不上中心化的私人企業組織,但是拜區塊鏈的Permissionless(免許可)特性之賜,DAO在資金運用效率上卻可能比傳統企業更佳,尤其是募款。

今年二月底烏俄戰爭剛開打沒多久,烏克蘭官方就公布了加密貨幣錢包地址接受捐款,並且在不到一週的時間成功募集超過15億台幣。而且重點是,這筆資金是已經在烏克蘭的官方錢包中,馬上可以運用的。我個人也有響應並且小小奈米捐了一點,印象中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原本我錢包裡的錢就已經轉到烏克蘭官方錢包中了,這是過去傳統金融絕對無法做到的事,天曉得我如果透過下面這個土銀帳戶轉帳,進去的錢需要在裡面等待多長的募集時間,募集後還要經過多少間銀行的再轉帳、審核、放行...等程序,花掉多少手續費,然後才會到達烏克蘭官方手上。

更公開透明

-對話&參與

非營利組織關注的議題幾乎都需要大量的對話和辯證,DAO的形式正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讓每一次的行動都能經過社群充分的溝通,讓成員理解每次議題和行動的內容後進行投票決定,且投票結果完全公開透明,任何人都能隨時檢視。

公開對話也能夠讓有意願貢獻的參與者,不論是出錢(購買DAO的Fungible/Non-Fungible Token)或出力(參與議題討論、規劃、投票、實際行動),能夠更容易了解組織的理念和價值,並且更直接地參與運作。

-資金運用

「透明化不足,對NPO的長遠健全發展會造成傷害,」高永興指出,捐款人看不到NPO的成效,無法衡量它是否能有效運用資源,也無從挑選NPO。良莠不齊的情況下,輕則打擊捐款人的熱忱,嚴重的則可能造成NPO弊端叢生,甚至劣幣驅逐良幣,斲傷了整個NPO生態。(摘自這篇報導

還有什麼機制能比區塊鏈更加透明地交代金錢流向呢。

-降低個人色彩

「許多NPO組織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採家長式領導,靠領導人打天下的結果,缺乏制度化運作、客觀成效評估等,很多組織因而有「後繼無人」的危機。...(中略)...台灣還有一些「變身」的NPO組織,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指出,為了達到財務管理或避稅等目的,台灣為特定人物成立的NPO非常多,從立委到地方縣議員,很多人手上有好幾個NPO,以方便取得政府委辦的業務或申請補助,這種高度私人化的NPO組織,在西方國家較少見。(摘自這篇報導

這當然充滿了一廂情願的想像,畢竟存在上述特性的NPO就不會轉型成DAO形式的組織,但或許在未來「導入DAO架構」或是「導入鏈上紀錄」這件事變成一種宣稱,宣告該NPO對於「公開透明」的態度。

用「有意義的NFT」代替「沒意義的紀念品」創造價值和黏著度

有拿過慈善單位給捐獻者的收據、紀念品或聯名商品嗎?大家都怎麼處理這些小東西呢?對我個人來說,如把這些東西轉化成一個在鏈上,讓我可以永久保存(又不佔空間)的NFT會更有意義。

-創造流通性

不論是與藝術家聯名的公益商品或是特殊專案的捐贈證明,甚至是「捐贈者」這個角色本身都能轉化成NFT形式發行,如果能夠創造收藏價值,就能夠創造流通性,在二級市場為組織帶來持續性的收入。熟悉NFT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NFT交易都可以為發行者創造5%~15%的版稅收益(由發行者於發行前的智能合約自行設定,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部署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看到)。

-創造社群

鏈上收藏品除了有機會為組織帶來持續性收入,也更容易在網路上創造出「社群」。過去的捐獻者彼此之間其實是不知道彼此也是同一個項目的支持者的,但是透過NFT,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很容易就可以辨識出彼此,甚至進入某個「會員專屬」的社群中,對於公益組織來說,與這群人的關係越緊密,就越有可能持續獲得他們的支持。

這部分的操作和品牌NFT有點類似,之前也有寫過一篇討論文可以參考:品牌NFT行銷如何避免淪為「無意義的跟風」 - 區塊D週報

二元對立 VS 光譜

其實要採用DAO的組織型態也不是一個劇烈的一次性改變。去中心化不是一個「有」或「沒有」的二元對立概念,而更像是一個光譜,在「極度中心化」與「極度去中心化」的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無數不同程度的狀態。

不要問我為什麼左邊的是C,右邊的是A

例如極度極權的組織會落在光譜的左側,代議制度會往右邊一點,直接民主的組織再更右邊一些。

也就是說任何組織都可以依照需求慢慢地實現「去中心化」,事實上我認為未來一定是這種hybrid的型態才是常態:從兩種組織型態中各取所長,搭建成符合組織需求的架構,然後再隨著技術和工具的進化動態調整。


以上就是本週週報,其實很多個人的想像,希望拋磚引玉,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留言或email一起討論。

如果你也會好奇未來區塊鏈將對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請在「區塊D週報」訂閱區留下Email訂閱,就可以每週在信箱收到值得關注的消息哦!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