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江南與青島

echooo3
·
·
IPFS
·
不想否認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好像對你了解很多但一無所知,我依然愛你。

這次回來待了一個半月,留了時間見朋友陪家人以外,也留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給自己去走走國內沒去過的地方。

出發前只訂了飛上海的機票和在上海的前兩天住宿。選上海當第一站,一是因為兩年前的事情,讓我很好奇國內最有公民精神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子,二是春秋正好有從廈門飛上海的航線,買到了便宜的機票。

梧桐葉還沒落完

既然是便宜的機票,免不了半夜才到,於是在機場大廳湊合了一個晚上。因為航班晚到或是隔天有清晨航班,在機場過夜的人並不少。有羽絨服,所以不算太冷,但腿會有些凍;有墨鏡,大廳的燈也不太影響。

第二天一早就趕了最早班的地鐵先去了青旅寄放行李。出了地鐵天還沒亮,慢慢走著,天也慢慢亮了。許是太常見,我很快就碰見了一個紅色電話亭,想起了若干前的四月,有一個女人和她的小狗,住在裡面一個月。

騎著車在靜安老城區瞎逛,為了蔥油餅在小店門口多等了十分鐘。

加了蛋似乎也沒有更好吃

走多了幾個社區,就發現這裡的人晾衣服都是從窗戶伸出竹竿掛在已經搭好的鋼架上。

漫無目的地騎,在機場湊合的一晚沒有休息好,九點就開始累了。剛好到了烏魯木齊中路的菜市場,在一樓逛了一圈上了二樓,看到二樓有靠窗的一排座位,從窗戶看出去是街道和對門的一排老房子店面。我為手機設上十五分鐘的倒數計時,讓自己可以瞇會兒休息一下,鈴聲響了又設了一個十五分鐘,然後才離開。

隔天在地圖上計畫騎車線路到莫干山的M50創意園時,看到會途徑中山公園,於是早上便進去轉了一會兒。

走出去的路上經過一條長廊,只見一個薩克斯,音樂奏起,有一小女孩突然闖入,好奇地駐足一小會兒便和家長離開了。

之後沿著蘇州河騎去了創意園,沿河基本上都是步道公園。

關於莫干山50路創意園,維基百科說這是上海的當代藝術園區,保留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五十多幢工業建築,原址是徽商辦的紡織廠。還看到了一個小插曲,說這裡曾有一片塗鴉牆,有許多很棒的塗鴉,不乏大師級作品,傳聞這面牆要被拆除,遭到民眾反對,但最後依然被拆,只剩幾處殘垣。

晚上在黃浦江邊的滑板公園散步,邊上是舊鐵軌,夜晚漆黑容易看不清路,好在鐵軌邊上設置了照明。沿路經過好多玩滑板的人,還有一面攀岩牆,有個小孩爬到了最頂上,儘管地上設置了軟墊,小孩看上去想要試著跳下來但還是有些害怕,底下的有大人和同伴喊著要他別跳,也有人喊著要他跳。小孩最後跳了,很安全著了地,我站在遠處給他鼓掌,只有我一個人鼓掌所以有幾個人轉過頭看向我,許是疑惑這鼓掌聲哪來的。很勇敢啊,不是嗎?

第三天搬到了外灘附近的青旅,準備逛逛繁華的地方。早就聽說上海的音樂劇特別有名,很可惜想看的演出都售空了,但也買了一張話劇的票。下午慢悠悠地在南京東路附近轉場等開場。

《杏仁豆腐心》

晚上去看了著名的外灘夜景,不過空氣品質也是肉眼可見的糟糕,是個霧霾天。

上海這一趟並沒有驚喜,而我卻會再來,因為想找的東西還沒找到。


接著出發去了蘇州。因為火車班次很多,所以是到了火車站才買的票。最近的一班綠皮只有站票了,但也就一兩個小時的路程。站票只能站在車廂頭尾的空間,空間不大,所以總是會站到中間的過道上,如果有人經過,就得挪位子讓路,比較麻煩,所以能站到靠裡的位置是最好的。

從蘇州站出來,到進地鐵,發現居然不用安檢,天真地以為蘇州地鐵不用安檢,後面才知道很多城市火車站和地鐵的連接入口是免安檢的。在心裡默默誇獎蘇州市政的這個明智做法時,在自動販賣機買地鐵票讓我輸入身分證號時一下把我打回現實。除了北京,這是我遇到唯一買地鐵票需要身分證號的地方。

住的地方在北寺塔附近,放了行李就直奔蘇博了。先去了西館,很滿意的一點是展覽的序言和結語都沒有冠冕堂皇的廢話。

晚上散步去了平江路,最後是繞著小巷走回的住處。有一段路是要穿過小區,但當時已經有點晚了,小區的門已經被鎖了起來,好在當時鎖門的大叔還沒走,見我是要過去的樣子問了我什麼,但我真的沒有聽懂,好在他幫我開了門,走前我只會不停地說謝謝。

繞進了另一個小巷,晚上很安靜,所以有一處的說話聲便顯得十分突出,是一個大爺和一個外賣員在爭執,但語氣很平靜。外賣員說我只是找你問一下路,你告訴我怎麼走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說你一個送外賣的怎麼怎麼,兩人已經說了有一會兒,大爺看上去已經有些不好意思,撓著後腦勺回的話我沒有聽清,外賣員聽了他的話說,外地人怎麼了……我是本地人……說完就騎車走了。

第二天從留園出來去的山塘街,主道有很多的店鋪,可以找到很多蘇州、江南的特色小吃,也有全國統一的牛軋糖大魷魚。有很多小巷穿穿繞繞,主街的另一岸更多的是居民商鋪,有賣日常用品的還有租房中介,走過拱橋,氛圍一下就變了。如果住在附近,是想在清晨傍晚多走走的。

留園很好,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兒不容易。這一天最先去的是西園寺,奔著中午吃他們的素麵去的。素麵真的很好吃,還去買了素包子,包子很大很便宜,但非得一買買三個,留了兩個當明天早餐。天氣特別好,寺裡有很多小貓和白鴿,我就坐在池邊的石欄上曬太陽,對面有一群人圍著在往池子裡望,後面來了一個拿著網撈的保安,是有人手機掉裡兒了。

離開蘇州最後去了蘇博本館,比起展品,建築設計更好看,公眾號裡幾個展的主要展品解說,邊聽邊看也花了不少時間在裡面。

在蘇州待了兩天后,在揚州高郵南京這三個城市中猶豫,最後因為交通以及南京博物院,選擇了去南京待兩天。


隔天一早騎車去了雞鳴寺,說是臘八會發粥,去湊個熱鬧結果一早就發完了,轉了兩圈很快結束,是我太功利了。

路上無意看見一家早餐店牌子寫的麻油菜包,是第一次聽,應該是南京的特色吧,買了包子還買了豆漿,坐在寺廟旁公園裡的亭子裡慢慢吃完才繼續走。

之後去了南博,真的很大,走到最後腳很痛,買了一張明信片,寄給朋友,跟風蓋了兩個紀念章,都沒有蓋好。

鎮館之寶

地下一層有仿真民國實景,有一家老茶館走進去,可以喝茶吃點心,那天運氣很好還碰上了折子戲演出。

不巧的是那天從下午開始就在下雨,撐著傘在路邊找地方吃完飯,走進了一家不起眼但猜應該會好吃的店。因為路過這家店時看見裡面坐了好幾位老太太,看起來是附近的居民,等我走進去時,發現她們只是圍在一起坐著聊天,看到我進來還朝我微笑,之後又來了兩位。這家是做鴨血粉絲湯的,看見菜單上還有蟹黃湯包時單點了兩個。等餐的時候很無聊,聽到老太太們在聊的話題也覺得有趣,許是南京的養老政策發生了一些變化,讓她們很不滿意。

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慢悠悠地走去南京大排檔吃飯,一個人點了美齡粥喝到飽,但真的好好吃。

去了城牆博物館,比起其他景點,這裡人很少。這裡很全面的介紹了南京城牆的歷史,詳細到一塊磚的製造過程,還有動畫互動,區分不同地形的建造方式和材料。

已經定好了去北京的車票,深夜出發,所以還剩下好多時間。去逛了先鋒書店,在三七八巷附近買了一份南京烤鴨,拎著回了青旅取行李,背著登山包去了玄武湖。下了地鐵進到玄武湖,因為下雨,所以急忙忙地在地圖上找亭子好讓我可以休息一下吃烤鴨。

亭子外遠處是深紅色的水杉,烤鴨也特別好吃

出來的時候去城牆門旁邊的紀念品店逛了一圈,覺得南京的冰箱貼設計有點幼稚也不太好看,但是看到了一本很喜歡的筆記本,正好上一本日記已經寫完了,便買下了它作為我的新的日記本。到了火車站還有四個小時的時間要打發,沒有插座,手機沒電了只能用共享充電寶。去樓上肯德基買了點東西當晚餐後在那裡坐到了發車前。

第二天早上到了北京,火車從郊區開過時還看得到地面的積雪,等進了城區基本上都消失了。這次回來北京只有兩件事,見朋友,看表演。和B一起待了兩天,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然後去找Z,還沒開始這趟旅程時我便和她約好了一起去看演出也買好了同一天兩場話劇的票。

下午看的是九人的《庭前》,晚上看的是國家話劇院的《西哈諾》。一整天被劇場氛圍包圍著的感覺好幸福;《庭前》開場前,劇院燈光慢慢暗下,我轉過頭小聲跟Z說,等看完了,我們去吃好吃的吧。期待的劇目馬上就要上演,結束後還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吃美食,那個瞬間真的特別滿足;吃完飯火急火燎地趕去國話,在最後一秒進了話劇廳,《西哈諾》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參演的主角和導演是圈子裡比較知名的人物,戲是值得看的。結束後,我們順著人流慢慢走出來。看著外面已經昏暗的天,能看到的更多是玻璃鏡面映射的大廳燈光和排隊下扶梯的人群,我跟朋友說,我覺得好幸福。那一個瞬間我覺得北京也不那麼糟。

隔天,我們一早就出發去了青島,這也是我旅程的最後一站。青島是我一直想要去拜訪的地方,因為我覺得她會像北方的廈門,擁有廈門沒有的四季之分。出發前有一點擔心自己的期待太大會讓自己沒有太多的驚喜,但是剛出地鐵就遇見的大雪就已經成為了這趟旅程最大的驚喜。去民宿的一路興奮地走走停停,靠著坡上的欄桿看上坡的車輛打滑,只能等交警拿著大掃帚讓輪胎壓著一步一步開上去。

我們住在舊城區​​裡,在大雜院裡,很普通的平房,但我很喜歡那裡的氣氛。離小魚山和中山公園都很近,但能選擇的餐廳不多。說起來也有趣,來青島我想吃的反而是韓國料理,聽說因為這裡很多韓國人來做生意,所以有很多很道地的店。附近在大學路有一家但是等我們到了才發現他們閉店休息,便去了就在旁邊的一家日料店。很小的一家店面,除了兩個四人的榻榻米座,只剩下吧台的四個座位,我們佔了兩個。這家店開了有十年,只有店主一個人。我們聊到今天的大雪,她告訴我們,青島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雪了。似乎是問到交通,她跟我們解釋,因為青島特別的下管道系統,積雪在地面是留不久的,很快就會融化。等我們吃完飯和她道別,走去棧橋的路上,地上已經沒剩多少雪,只有幾塊被多次踩扁壓成的冰才能看得出今天早上下過雪了。

在棧橋餵海鷗時又下了一會兒雪

第二天先去了菜市場,然後特意跑到城陽區吃韓料,吃了烤肉。

下午去了八大關,從武勝關開始,走完了每一條路,走到山海關,一邊散步一邊聊天。山海關外就是沙灘大海,青島分了幾個海水浴場,如果是夏天的話,住在附近,出門就可以跳進大海游泳,好像是個不錯的度假計畫。

我們沿著山海關走到了一家風景正對大海的咖啡館,聊到夕陽出來,聊到咖啡店關門。

我們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從八大關一路邊走邊聊回了小魚山,特地去了昨天路過但關門的酒館,在那兒又待了好久。

最後慢慢沿著老城區的路走回住處。

最後一天,離分別還有時間,我們去了美術館。出來時看到一群人聚在「大學路」「小魚山」路牌的轉角拍照,我們本來想繞過,但又覺得這種拍照方式好像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留個紀念也挺好,於是興致沖沖地去排了隊。走去信號山的路上遇見了一家獨立設計的徽章店,我們買了同樣的徽章作為紀念。

最後我們在信號山公園門口擁抱分別,Z會搭跨夜渡輪去大連然後回北京,我接下來會坐綠皮火車在南昌中轉回廈門。

半個月走下來,最後買了硬臥到南昌,一路的硬座和無座,硬臥真的好舒服。

下次回來,還要去走更多沒走過的地方。


我不想否認自己和這片土地的連結,只怕以後沒有太多的機會

所以能去的地方都想去,想見的朋友都想見。

CC BY-NC-ND 4.0 授權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