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聊所】你为什么非痛不可? |痛、止痛与物理治疗(二)
「感觉」自始自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是对「刺激」产生的讯号做解读,再呈现出来。
在马特市里的文章草稿删掉一个字,其实是由你按下backspace、讯号藉由电位传到主机、再由主机「判断」为删除、最终执行动作,这一连串动作所组成。在电脑做出反应前,就是一个「感觉」形成的过程。
影像、声音、触碰、震动、针刺、温度⋯⋯打从娘胎以来,大脑从未停止过接收任何刺激。这些刺激形成的「感觉」,就像站在沙滩上望向海面连绵不绝的波澜,虽尽收眼里,却没有一个能引起你的注意;唯独「痛觉」,一出现就是大浪,甚至海啸,此时你必然全神贯注,想知道距离自己多远、能不能逃走,或者,你已经头也不回地向后狂奔。
💥痛觉:刻意突显
痛觉神经就占了感觉神经的一半,并且遍布全身,就是要扮演好「警报器」的角色。痛觉的功用在:提示伤痛的严重度、范围、类型,让你意识到该找方法治疗自己;医学上依照受器分布的位置分为三种,并表现出不一样特性。
🩸表面躯体疼痛:
这类型的疼痛因为接受器都在皮肤表层,很容易受到刺激;通常是由外伤造成,特性是痛感很明显、位置很明确但持续时间短暂。如:被指划伤、针刺指甲缝、小拇指撞到、牙签次到牙龈⋯⋯
🩸深层躯体疼痛:
例如: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筋膜痛、骨折、关节发炎⋯⋯这正是物理治疗主要的「受众」。这些部位神经分布比较分散,所以痛感跟范围都相对模糊,通常会描述成:闷闷的、钝钝的、隐隐作痛、没有精确痛点,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
🩸内脏疼痛: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肚子痛。范围更广更模糊、持续时间更长、痛觉表现多变:撕裂感、绞痛、抽痛⋯⋯
👋越是影响「生命安全」的痛觉,越不明显、范围越模糊、持续时间越久,这是「痛与止痛」相互配合的结果。
🧊止痛:刻意抑制
越大的痛楚代表越大的危机。当遇到危机时,重点在「逃离」;所以身体其他感觉都只有单纯的「适应性」,也就是多刺激几次就会因为习惯了而没那么「有感」,但痛觉却附加了两套「止痛」系统,只为了让痛恰到好处,既让你知道受了伤,也不至于影响行动。
💧门阀控制
👉妈妈呼呼👉作用快、效果短
利用触觉传递速度大于痛觉的原理,让触觉的神经冲动提前触发能抑制痛觉的「中间神经元」,间接阻挡痛觉上传到大脑;简单来说,触觉跟痛觉赛跑,触觉不只跑得快,还作弊烙人(中间神经元)来把通道中的门关上,拦截痛觉;但一个触觉选手能烙的人有限,那就多找几个触觉来,不断给予周边皮肤触觉,就能大幅降低痛觉。
这是表面或深层躯体疼痛参与最多的止痛机转,从最轻微的擦伤到影响动作功能的软组织受伤,门阀控制能在最短时间快速压制痛觉,仅仅这短暂的动作恢复,就能让你逃离可能的危险。
💧下行抑制
👉以痛止痛👉作用慢、效果长
这是由大脑执行的止痛机转,当刺激上传到大脑成为痛觉,大脑会释放「脑内啡」到脑干,诱发下行讯号一路传到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借此抑制疼痛反应;换句话说,痛觉抵达终点,但终点处有个人不爽这个结果,打电话烙人(中间神经元)处理了痛觉。
当受的伤越严重,表示你面前的危机更可能危及生命,内脏受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时此刻你得逃跑,还得尽可能地跑远一点,这时只靠门阀控制的持续时间实在太短,于是动用到大脑直接下达指令去做长效型的止痛,让你至少能抱着胸抱着腹部跑一段距离。
👋轻微擦伤时,门阀控制能快速降低疼痛;越是危及生命的疼痛,下行抑制就参与越多。
在人体,痛与止痛的相互配合来自非常原始的原因—生存:涵盖范围要广、要痛的有感,却不能痛到无法行动,视情况还得痛久一点。
然而现代生活,危及生命的情况不常在,倒是很多文明病、慢性病、查无原因或不想查明的病,甚至化疗、安宁......等等因素,让疼痛就变成了个烦人的存在;更归功于医疗进步,手术成了许多意外、重大疾病的救命仙丹,但这疼痛反应正常人可受不了。
于是做为医疗手段的止痛就有其存在必要。只是当这个手段被滥用,用来逃避现实,最终延误治疗时,这个额外的止痛真的有必要吗?我们又在其中扮演着那些角色呢?就让我们下一篇继续聊吧!
📝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 你有过妈妈呼呼或以痛止痛的经验吗?
✔️ 你认为止痛药有效吗?
✔️ 如果有一天你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你觉得生活会变得如何呢?
📝延伸阅读: 软组织受伤怎么办?
✔️ 脚踝扭伤
✔️ 网球与高尔夫球肘
✔️ 妈妈手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底下: 《 收藏🧐、支持💰、Super Like🌟、5拍👏 》 并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喔!
📜点击连结看更多: 索引
📜追踪、订阅围炉:贝克的物理知聊所
📜寻找贝克分灵体:
Matters / Potato media / Liker social / 方格子/ 痞客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