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如何從0開始做到月薪幾萬? | 100個不上班的人

林安
·
·
IPFS
·
從一開始辭職後的0收入,到如今比不上班時翻了幾倍的月薪。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他經歷了考研失敗、幫人代筆、先後與豆瓣閱讀和某知識付費平台簽約、上線十幾本電子小說等諸多事情。有過焦慮得睡不著覺的夜晚,也體會過寫完一篇專業稿件後難以抑制的成就感。隨著這幾年內容創作和知識分享越來越受大眾重視,從前大家觀念中「難以靠寫字養活自己的自由撰稿人」開始有了新的職涯發展路徑和變現管道。

工作幾乎佔據每個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時間。所以工作開心與否,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過去,人們在事業單位有一份能做一輩子的“鐵飯碗”,就很滿足;現在,互聯網創業的熱潮打破了人們對一份穩定事業的期待;與此同時,自由職業、斜杠一代正成為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嚮往的職業選擇。

是時候重新定義工作了。不做朝五晚九的上班族,工作還有多少種可能?一個不上班的人,又將如何存活於世?

在這個宏觀龐大的社會問題下,我試著從一個微觀個體中尋找答案。我將陸續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希望從這些人的生活中,你我能得到答案。

今天是「100個不上班的人」第五期,分享的是工作3年多的市場人,如何在辭職後的半年時間內,成為一名月薪幾萬的自由撰稿人。

葛亞坤
26歲 北京
自由撰稿人/小說作者

在葛亞坤的豆瓣閱讀作者主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最焦慮作者沒有之一」。

距離2017年7月從北京某網路公司辭職做自由撰稿、寫小說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年多的時間。

從一開始辭職後的0收入,到如今比不上班時翻了幾倍的月薪。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他經歷了考研失敗、幫人代筆、先後與豆瓣閱讀和某知識付費平台簽約、上線十幾本電子小說等諸多事情。有過焦慮得睡不著覺的夜晚,也體會過寫完一篇專業稿件後難以抑制的成就感。

隨著這幾年內容創作和知識分享越來越受大眾重視,從前大家觀念中「難以靠寫字養活自己的自由撰稿人」開始有了新的職涯發展路徑和變現管道。

葛亞坤身為其中一員,其不上班的人生經驗可能只是這類人群中的一個縮影。乍聽之下沒有太多波瀾起伏的故事,但細品之後會發現,每一次選擇背後都波流暗湧。

不斷試誤發現內心所愛

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寫文章,五年級就開始寫長篇小說的葛亞坤從小就有一顆熱愛寫作的心。由於父親是軍人,四年級和父親一起從山東老家隨軍到北京的他,剛到北京時人生地不熟,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只能透過在家讀書解悶。

「我爸爸在部隊裡是做保密工作的,所以家裡有很多諜戰、情報類的書。平常沒事做的時候我就讀那些書,讀得多了也就開始自己寫了。」談起寫作的源頭時,葛亞坤這樣解釋。

在之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他寫作的習慣保持了下來,從詩歌小說到散文隨筆,寫作的類型也一直在改變。

但即便是如此熱愛寫作的他,在學生時代也從未想過以後要以寫作為生,因為在當時大多數人的觀念裡:「寫作產生不了經濟收益,應該等退休以後再做」——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共識。

於是2014年畢業後的葛亞坤,進入了一種「不斷折騰、反覆試錯」的狀態之中。

他在北京中關村的網路公司當過市場助理,也去山東煙台創業開過西餐廳,之後又回到北京做了幾個月的商務BD,發現自己不適合後,又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新媒體主管。

3年時間裡,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做什麼的葛亞坤平均每半年都會換工作。正是在這些不斷嘗試和試錯的過程中,他逐漸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性格里的優劣勢和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例如在煙台開西餐廳,雖然半年時間里西餐廳運作得還不錯,也在當地做出了名聲和口碑,甚至吸引來了不少加盟商,但由於葛亞坤和他的合夥人都太年輕,沒有強大的管理經驗,導致日訂單量超過300單就控制不住——不是後廚的水平不穩定,就是送餐員的配送協調不過來。

葛亞坤的餐廳主營健身餐

再加上當時餐廳週邊已經開始有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在模仿他們,為了避免將來的惡性競爭,葛亞坤決定趁著當時餐廳的生意和名聲還不錯,把店給轉讓了。雖然最後賺了幾十萬,但算下來發現,開店半年賺的錢其實跟在北京上班差不多。

於是葛亞坤又回到了北京,進入了一家做高端餐飲的網路公司做商務BD。由於他有餐飲創業的經驗,又比較能說,幾個月的時間就被提升到了商務總監的職位,帶領一支20多人的團隊,與此同時,他在管理上的短板再次暴露了出來。

「透過這兩段經歷,我漸漸發現我不適合從事與人溝通協作的工作,之前創業的時候與創始人的溝通也存在很大問題。」 很快,葛亞坤就提出了離職。

從那時起,他心中就衍生了專職寫作的想法,但那時的他對於「寫作能否養活自己」這件事情仍然存有疑慮。為了解決這些疑慮,辭職後的1個多月時間裡,他把自己關在家中寫了近十篇小說,其中最短的一篇約一萬字,最長的近九萬。這些小說後來全部投稿給了豆瓣,現在都已在豆瓣閱讀上架。

葛亞坤在豆瓣上的部分小說

「我當時很著急,過完年後就要出去重新找工作了,在那之前,如果我花一個多月時間寫的東西能帶來機會的話,之後就可以坐等回報。」葛亞坤說。

但豆瓣閱讀的審核時間比較漫長,通常在1-3個月左右。所以在2017年7月之前,仍然對寫作能否養活自己存疑的他按耐不住內心的焦慮,抱著「不能做自由職業的話,就找一個以寫東西為主的工作」的想法,又出去找了一份新媒體營運主管的工作。

幸運的是,2017年7月,豆瓣閱讀的幾篇小說都通過了審核,並且邀請他成為簽約小說作家。這意味著他以後寫小說有收入了,按照當時的合約和他自己寫字的速度來看,一個月光給豆瓣寫小說,也能賺一萬塊。

於是7月底,他向上司提出了離職。

「上司當時挺不高興的,問我辭職是為了什麼?我說想寫小說,上司就說了些挺難聽的話,例如將來會餓死啊什麼的。當時我自己心裡也沒底,只能陪著傻笑,一邊笑,一邊說:是,我自己也挺沒信心的,就是想試一試。

這是正式辭職半年後,在豆瓣年終總結裡,葛亞坤回憶起提離職的場景時寫下的話。

於是從「想試試看」開始,葛亞坤正式踏上了自由撰稿之路。

從0到1 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

“萬事開頭難”,葛亞坤辭職後的道路並沒有他計劃中順利。

一開始,他定下的計畫是接一些外包軟文賺錢。上一份工作時他接過一些軟文,寫完一篇平均2小時,能賺幾百塊。這讓他覺得自己可以靠寫軟文維持生計,再利用空閒時間寫小說。

然而真正辭職以後才發現,不定期的外包軟文根本解決不了生計問題。 「一個沒有簽合約的、不定期的任務,不該對它抱有太高期望。 」葛亞坤說,直到7月份豆瓣閱讀找他簽約,才算有了第一份比較長遠、穩定的收入來源。

那之後,他把計畫調整為「一邊為豆瓣閱讀寫小說,一邊準備考研。」他設想在豆瓣簽約期間靠寫小說賺到的稿費維持生計,如果幾年後小說火了,就正式成為職業作家;如果小說沒火,研究生畢業後還可以再找工作嘛。

一開始他還為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沾沾自喜,但事實證明:寫小說和考研哪一件事情都不簡單,同時做兩件有難度的事情的結果就是,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那年夏天,葛亞坤一個人憋在通州宋莊那邊的房子裡一邊寫小說,一邊準備考研,房子周圍既荒涼又沒有WiFi,日子過得清苦又憋悶——既沒有透過撰稿賺到多少錢,也沒有心思安心準備考試研究。與兜裡的存款一日日突破底線一同發生的,還有考研日期的日益逼近。

專心寫小說?不甘心放棄考研;專心考研?又害怕斷了收入...

在內心的焦灼與各種慾望的撕扯中,葛亞坤終於撐到了12月考研結束。

「考研結束後的感受是什麼?」我問他,「說實話,有種解脫的感覺。」葛亞坤說,考研的結果是預料之中的慘敗,那以後他馬上就投入到了小說和稿子的寫作之中。

光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寫完了7篇稿子,效率是一般寫手的3倍以上,常常寫完後整個人都處於麻木狀態,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當初拍腦門兒做決定踩過的兩個坑,無疑給葛亞坤上了生動的一課:重要的事情,一次只能做一件。

代筆風波撰稿圈的那些事兒

雖然豆瓣閱讀的簽約合約為葛亞坤帶來了每個月的固定收入,但和自己上班時的工資比起來,這些錢還遠遠不夠。但促使他不斷尋找新專案的動力並非金錢壓力帶來的,而是內心的焦慮。

考研那段時間是葛亞坤內心最焦灼的一段時光。某天在一個新媒體寫作群組裡,有一個保險公司的人在幫一家著名出版社招外包寫手,開出的條件是五六千字的稿子1000元。

由於內心焦灼,葛亞坤很快就加了那個人,當時群里共有20多人報名,但是透過中間的層層篩選和反覆修改,一篇1000塊的稿子前後竟耗時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到最後還在參與的只剩下4人。

「我因為內心焦慮,又不想前面的付出白費,所以一直硬著頭皮修改一遍、兩遍、三遍…」葛亞坤說,修改的過程中不斷有人退群,但好在咬牙堅持下來後,修改意見已經從第一次的“從頭改到位”,變​​成修改“局部措辭和邏輯問題”了。

但到第二期稿子時,甲方的要求依舊十分嚴格,群內剩下的幾個人終於忍不住和中間人吵了一架,最後倍感為難的中間人乾脆把甲方的聯繫方式給了他們,葛亞坤說這算走了個“狗屎運”,讓他得以直接和那個所謂的“甲方”對接。因為對接以後他發現:原來每篇稿子的稿費是3000元,那個中間人賺了一倍以上的差價。

此後在和「甲方」的直接對接中,葛亞坤又完成了第三期稿子,並在11月中旬拿到了4500元稿費,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葛亞坤在某知名知識共享類APP上看到了自己的那篇文章,署名卻是那個中間人的。他這才明白原來所謂的「甲方」也不過是另一個中間人而已。

於是葛亞坤直接給APP的負責人發了郵件,希望能直接與他們對接,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雙方溝通清楚前因後果後,對方同意按照一個字一元錢的價格與他簽訂合約。

至此,葛亞坤又多了一份可以透過寫作獲得的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透過這次「代筆」事件,他也了解到原來「代筆現象」在撰稿圈中十分常見。但他並不把這次經歷當作一次教訓,反而感激它讓自己在不斷修改稿件的過程中學到了撰稿的規範和套路,並且最終得到了與平台方直接簽署合約的機會。

現在在網路上搜尋“徵稿”,會看到無數公司和出版社的需求,但作為一個自由撰稿新人,很可能並不知道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百度搜尋「徵稿」後出來的訊息

這時候有個中間人進來,以資深撰稿人的身份告訴你各種套路規範,在他的培養下去入門這一行,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然後透過幫別人代筆一段時間,熟練撰寫稿件的技巧後,再自己去找甲方對接,成功率也更高。

葛亞坤後來幫一些名人代筆寫過20多篇文章,也幫某學者寫過一本書,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基本一個月時間寫完,按照一個字一塊錢的標準付費。

「在撰稿界,這是一條比較常見的職業發展道路:資深撰稿人到後期,名聲和資源積攢到位以後,會招一些寫手去幫他寫書,他做審核管理。」葛亞坤說。

自由撰稿 當焦慮成為習慣

如今,葛亞坤已經和兩家平台簽下了比較穩定的合同,有了這兩份合約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撰稿工作,他的收入也從最開始的難以維持生計,變成了比上班時翻出幾倍。

但即便如此,焦慮感還是常伴隨左右,這種焦慮主要來自於對寫作和市場的不可控,不同階段焦慮的點也不一樣。

例如剛辭職時,他常常因為稿子的事情焦慮得睡不著覺,既擔心甲方解除合作,也擔心稿子通不過審核。

「寫作是個創意工作,沒有一個標準在裡面。例如跑步,100公尺只要跑夠多少秒就可以算合格。但寫作寫到什麼程度算合格?沒有標準。所以初期自己寫稿沒有把控能力,只能去模仿別人,很難百分之百確定寫完的稿子一定能通過審核,賺回來錢。

後來隨著撰稿能力的不斷提升,稿子能否透過審核的焦慮減少了,但怎麼去平衡理想與商業的關係,又成了新的焦慮。

就像他認識的一個暢銷書作家,之前寫商業性的懸疑科幻小說,在市場上賣得很好。現在想轉茅盾文學獎的嚴肅小說風格,寫了幾十萬字,市場反響卻一片慘淡,於是不得不重新回去寫商業小說,但那並不是他真正想寫的東西。

對一個寫作者來說,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困擾著他們,葛亞坤認識的許多編劇、導演和暢銷書作家,也每天都在焦慮這些事情。

而現階段葛亞坤最大的焦慮是怎麼分配寫小說和稿件的時間,以及需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每月到底要賺多少錢的標準。因為他每多工作一小時就可以多賺幾百塊,每個月再多工作幾天,可以再賺幾萬。如果不給自己設限,可能會陷入這種無法滿足的狀態中,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不夠,最後把自己弄崩潰。

而身為一個已經入門且收入還不錯的自由撰稿人,葛亞坤現在的狀態是一個星期工作六天,一般從早上八點開始寫到晚上8-9點,有特殊任務時會寫到凌晨。

他給自己的標準是如果是寫小說,每天至少要寫5000字以上;如果是稿件就3天一篇,大概6500字左右。

前陣子他接了一個寫書評的活,工作節奏是50萬字以內的專業書籍兩天內看完,然後花一天時間寫稿,強度非常高,但由於審稿的都是行業內的大咖,稿件能得到他們的修改建議,寫完很有成就感。

這就是葛亞坤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聽起來並不比上班輕鬆,日子似乎有些過於枯燥。但這其實是他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還可以靠寫字換取糧食。

未來,他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是透過1-2年的時間寫稿成為專業的撰稿人,存一些錢然後專職寫小說。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三年後可以靠小說獲利,例如透過出版或影視改編賺錢,或是已經有了穩定的讀者群。如果三年後還沒有達到當初給自己的標準,就會考慮重新上班。

至於焦慮,這是一個寫作者始終無法擺脫的「寄生蟲」。有時焦慮的時間長了,反而變成了一種習慣,變得不那麼焦慮了。

「我現在有時發現自己對自己已經比較放心了,還會擔心這種狀態會不會太危險。」葛亞坤說。

看來焦慮已經成功融入了他的體內,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

後記

常常有人說「不要把你的興趣變成工作,否則你會失去你的興趣」。但自從開始做「100個不上班的人」獨立採訪計畫後,我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上真正活得自由、開心的那一群人,都正在做著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熱愛的事情。

也許那些事情無法為外人所理解,甚至被評價為枯燥無味。但我始終記得剛畢業時看日本電影《編舟記》時,被深深擊中的一句話「年紀輕輕就找到了畢生的事業,僅此一點就很幸福了,接下來只要一個勁兒地往前走就好了!

不把年輕的生命浪費在無謂的消磨時光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希望每個人都能早日找到值得自己付諸終身的事業與內心所愛。

然後,傾盡全力,一直走下去。

更多寫作乾貨

自由撰稿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這個需要自己判斷遇到的客戶可不可靠。身為撰稿新人,初期接的活稿費都比較低,談合約是不可能的,這時候你跟對方談合同,就會錯失這個機會。

我的建議是:如果這個活比較小,也不花太多時間,就幫他試寫一篇,如果寫完一篇對方不給錢還讓你寫下一篇,就可以停止了,純當練筆了。

但如果是比較大的活,例如寫一本書稿。就先給他寫3000字的試稿,如果對方覺得ok,就先簽合約、預付款,這些都做完了再正式合作。

寫小說沒靈感了怎麼辦?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想專職寫作,還需要靠靈感寫故事,就不太適合做這件事。專職作家只要想寫,坐下來應該馬上就能寫,翻一下微博、知乎就能編一個故事出來。

我寫《駭客任務殺人事件》這本小說的時候,就是看了知乎上的一個詐騙方法後馬上編了一個故事,當天開始寫,第二天截稿,三萬字就寫出來了。

和天賦文筆比起來,寫故事需要的是長時間的鍛煉,需要有框架意識,對小說大綱的把控。想一個故事很簡單,但故事適不適合寫成小說,這個需要自己去控制。

寫作新人,有什麼寫小說的方法可以參考?

從模仿開始。如果小說想往暢銷書方向發展,就去看暢銷榜,然後模仿它們。例如我一開始想寫懸疑,懸疑類的暢銷榜是東野圭吾,我就去找一本自己想要寫的小說完全按照他的故事框架模仿——看小說首先看故事框架和節奏,模仿幾遍之後就知道怎麼寫了。

其次,我從來不看方法論的書,一般編了一個故事出來,會先在大腦裡回憶哪本書和這個故事的框架相似,然後去看這本書。

例如寫《交河故城》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和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框架相似,適合用他的線性敘事日記體的形式來寫,於是看一遍《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就去寫了。

葛亞坤的小說《交河故城》

寫作有哪些常見的賺錢方式?

1.寫小說,賺錢方式一般兩種:一個是和平台簽約會有補貼,賣小說賺不了多少錢;另一個是小說影視改編,這種靠的是機會和運氣。

2.寫廣告,接一些廣告公司的軟文和文案。聽說廣告業的費用很高,一個優秀的廣告撰稿人,收入不亞於明星。

3.給雜誌寫影評、書評、遊記。

4.編劇,這種一般掛在一家公司下幫他們寫劇本。但國內對編劇不太重視,演員、導演、投資人都可以給你建議,據說收入不會太高。

自由撰稿每天的工作狀態是怎麼樣的?

我的一天是:早上7點起床,8點吃完飯開始寫。寫到12點吃飯,1點午覺、2點起來繼續寫,寫到五點多吃晚飯,休息一下7點之前繼續寫,如果當天任務多寫到11點或凌晨,正常寫到9點結束。

如果為了錢寫一個稿子,需要量產一個產品會比較痛苦。上個月我接了一個短期的活,每天寫6篇稿子,每篇1000多字,連續寫了4、5天就受不了快吐了。

但寫小說還好,寫小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寫小說有一個缺點是容易亢奮,晚上會睡不著。

有什麼建議,給想要從事自由撰稿的年輕人?

務實來說,先找一個平台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再去做這件事。因為寫東西需要的不是文筆和邏輯思維,而是毅力。當甲方不斷提出修改建議的時候你能不能修改完。

如果經濟上有困難,不要輕易辭職去嘗試這件事,你可能不會被金錢打敗,而是被焦慮打敗。所以需要準備充分後比較理性地去衡量這個事情,像我之前辭職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去嘗試,驗證能不能在這條路上走通。

那就不要總是去看一些方法論,多去務實地研究甲方的需求、徵稿的需求。不要太自我,撰稿和創作不同,如果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會忽略甲方的需求和標準。

最後,如果沒有自控能力和專心能力,平時工作中性格特別散漫的話,不適合做這個,因為自己一個人做後會發現,可以偷懶的機會太多了,但偷懶一天,就一天沒有錢賺。

我現在一天工作3小時一個月也能收穫1萬塊,但我不會一天只做三小時,具體看你怎麼衡量了。

-部分配圖來自日本電影《編舟》-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遭受过怎样的网络暴力?

她放弃了联合国的工作,去日本乡下杀野猪 | 100个不上班的人

不上班的第3年:重拾热爱,商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