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寫作心態的改變 |《大人的11堂寫作課》
《大人的11堂寫作課:實現讓生活、工作都成功的複利人生》不僅從各方面教讀者怎麼「寫作」,比方說取材怎麼取,選題怎麼選,到文章的架構等等,都有詳細的教學步驟,非常富有知識性,我受益匪淺。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改變很多我對於寫作的理解,時常出現茅塞頓開的感覺。坦白說,看書時感覺自己心上插滿箭。不過,也正是閱讀過程中累積的驚訝,讓我有動力想要分享這本書,這次分享其中三個寫作心態的改變。
這篇文主要分享讀完這本書後,我產生的三個心態轉變。
1. 理解公開寫作的必要性
2. 輸入的功夫要扎實
3. 擺脫對於寫作的狹隘想像
1. 為什麼要公開寫作?
作者提到公開寫作的好處有三個
(1)借助外部壓力,提高寫作標準
思考怎麼讓讀者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提高自我要求。
(2)借助外部激勵,驅動自己長期撰寫
每次發表文章,藉由閱讀量、按讚數、評論區的回饋,都能確實感受到文章的價值。
(3)公開寫作,才是真正完整的寫作
你的文字才能幫助你打造個人品牌,幫助你連接人脈與資源,作者寫的文章很多都有上千則留言,留言補充了內容,成了文章的一部分。
我之前有點抗拒公開寫作。除了害怕負面評論影響心情,另外就是自己僅僅將寫作當成是生活娛樂的一種,沒有想過投入大量時間去寫、修改,自然不會想到公開寫作這件事。平時雖然會寫日記,但完整的文章是在心情好或準備投稿時,才會著手去寫。
為什麼後來公開寫作?
首度萌生想要這麼做的想法是在與老師討論履歷時,他提議我可以開文字帳號寫作,累積成作品集。然而寫作定位不明的困惑,加上個人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心理受到劇烈衝擊,我並沒有馬上去做。幸好現在已經消化完那些情緒,才能好好經營這個帳號。
一直以來很羨慕擁有個人頻道、社群帳號、網站的創作者們,我羨慕他們可以定期產出優質的內容,擁有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憧憬在六七月成為我公開寫作的動機,決定要開始進行計畫的寫作,此時寫作(娛樂之一)已經轉變為想要努力精進的能力,於是七月時來到馬特市。
書中提到:「內容在這個時代不再是稀缺品,寫作者給自己的定位應該是內容服務者,要在創造優質內容的同時打造更好的閱讀體驗,不僅要讓文章值得讀,還要讀者讀得開心。」對照自己之前的寫作,大多是心情的抒發,沒有思考文章結構完不完整、讀者想要得到什麼等等的問題。
將自己當成內容服務者後,這些考慮變得合理並且重要。
2.輸入的功夫要扎實
支撐寫作能力的三個核心要素是「輸入」、「思考」、「輸出」。
輸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質,輸出是結果,三者缺一不可!
雖然我平時有輸入,但素材都散落各處,沒有整理成資料庫,導致有時靈光乍現可以放進文章的內容,卻因為記不清細節而捨棄。
提高輸入的三個方法:
(1)提高輸入強度,堅持每天讀一小時
認真讀完一篇三千字的文章需要十五分鐘,讀完五篇,每天需要一小時又十五分,難的是「堅持」。
(2)提高輸入標準
不要浪費時間讀垃圾文章,先把追蹤列表上低品質帳號都清理一番。
(3)提高輸入效果
你可以每天都讀十幾篇好文章,但讀完就忘了。讀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帶著「目標」與「預期」閱讀,且在過程中要邊讀邊思考,甚至作筆記。但這個部份我還在苦惱,邊讀邊寫筆記有時候會影響我的閱讀節奏,如果你有好方法可以分享給我喔!我目前是遇到需要寫筆記的部分先標註,第二次讀時再認真作筆記。
3.萬事萬物皆可寫
第三個心態轉變是擺脫寫作的狹隘想像,之前總以為內容需要有很多理論支撐,知識量很高,無形中造成寫作的壓力(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做到)。作者鼓勵我們:「萬事萬物皆可寫。」正如書中說的,寫作是輸入進行思考後的輸出,因此沒有限制。
「我們要學會發現平淡日子中的刺,刺就是那些攪動情緒的東西。那些讓讓你觸動的、感動的、驚訝的、欣喜的、憤怒的都是刺,都是寫作的泉源。」我很喜歡作者使用「刺」這個名詞來形容這些片刻,有種突然被戳到的感覺。
總而言之,我非常喜歡這本《大人的11堂寫作課:實現讓生活、工作都成功的複利人生》,希望你喜歡這次的分享!
最後想問大家是怎麼邊看書邊作筆記的呢?歡迎分享你的方法給我喔!
110.07.23 如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