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生活| 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編按:一去數年再歸來,一回便遇上了新冠疫情,除了保持寫《封城·記憶》系列日記的習慣,寇姐更不斷思考著對生命的其他觀照——世事蜩螗,如何「自處」成為一般百姓更願意關心的事。除了以看書觀影等方式在精神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角落外,寇姐更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帶來了新一種安頓自我的實踐模式:自給生活。
一直喜歡海子的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誰不想幸福呢?
接著一句「關心糧食和蔬菜」。這很重要,特別切合現在因糧食問題人心惶惶的網路背景。
先關心糧食,國家統計局:“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
必須承認,海子給我出了一個難題,我向來算數不好,但非常努力地算了一下,並歡迎幫忙挑錯:中國13億人,6.6億噸糧食,不計貿易進出口,簡單約合每人0.5噸。一千斤呀! !
必須承認我被嚇到:“這麼多,吃不完怎麼辦?”
樂死人
先前在民間組織盛會上,參與農業分論壇,某民間機構專家做主旨發言:「我們糧食自給82%低於國際公認糧食安全線90%,但是,有必要樂觀進言中央領導:完全不用擔心。還有大量撂荒地,遇到什麼風吹草動,種起來就是……」呃哦,不樂觀,會死人麼?
懵圈兩秒鐘之後,穩住了自己環顧四周,先確認沒有什麼“領導”,更是連“中央”的影子都見不到。再確認這位專家身份,民間人士無誤。素來對這種身在江湖心在朝堂不知道自己是誰的磚家高山仰止,如此這般不用普通人口氣說話,那是何等不食人間煙火仙氣飄飄。
但是,如此統計數字當前,不得不比那位專家更樂觀,直至樂極生悲:糧食太多,吃不完怎麼辦?
因為從事體力勞動,一直飯量可觀,擁有讓人不好意思的好胃口,但我的糧食消耗,卻很有限。我對添加劑敏感,極少外購外食,很容易計算糧食消耗。極少精緻澱粉高碳水,五穀雜糧粥是我的主食百吃不厭,100克混合雜糧煮粥一大鍋,要吃兩天,如此一年最多消耗36斤,再加上其他類別50斤封頂。雖然糧食太多有必要努力為國分擔,再努力也不可能超過60斤;我不吃肉,那就努力吃雞蛋,一天兩個一年700,90斤,飼料與雞蛋料蛋比1.8-2.5 :1,按最高值2.5,又可間接消耗糧食225公斤。但因之貢獻的三隻老母雞只能請他人代勞。
我國人均千斤糧,作為一個從事體力勞動的資深吃貨,我直接吃、加間接消耗,全年不到300斤,不抵三分之一。
這樣的數字,樂觀到樂死人。
嚇死人
接下來的算數任務更艱鉅。全球化時代,進出口因素不能不計。我不吃肉,2019年517.8萬噸各種肉類進口無法為國分擔,只算我能吃的:2019穀物進口1791.8萬噸,出口323.6萬噸,淨進口1468.2萬噸;還有食萬糖339.0萬噸;大豆8851.1萬噸;油菜籽273.7萬噸;奶粉139.5萬噸,總計11071.5萬噸,13億人平均每人超過0.08噸,160斤!這還沒算1152.7萬噸植物油。直接開吃要吃三年多,變飼料轉換成雞蛋要吃半年多……跪求高人指點:我沒算錯吧?
不由「樂死人」變成了--「嚇死人」。
我國糧食產量統計數字不妄加評論,但能確信進出口數字沒有水分(只會少不會多,因為嬰兒奶粉代購和各種走私均不在其列)。
淨進口數字無論大小,都是真金白銀買進來的,不會存在庫裡燒化,最終都要成為我們的生命能量。如果我的算數沒出問題,是否說明:以我的食量,在2019年,維持這條小命, 至少一半來自進口?
中國13億人,飯量比我小的大有人在,比我大的同樣不少。不管吃多吃少,我們的生命,都相當比例依賴進口。一天不吃沒問題,一週不吃就會死人,不敢想像再久怎樣。一旦國際糧食貿易有變,那可不是什麼“風吹草動”,而是性命攸關。這也充分說明了,為什麼少數國家因肺炎限制出口、稍有風吹草動,立即有人聞風喪膽開始搶購囤積。
麻木不仁
事實上,我既不是樂死人,也不是嚇死人,而是──麻木不仁。不管是官方闢謠再三強調糧食安全,還是民間人心浮動開始搶購存糧,一概對我沒影響,麻木不仁。這種麻木不仁,既有自帶底氣,還要加上有糧者無畏。
先說底氣,我之於糧食的底氣,源自於2018。新手農夫第一年,親手種的稻穀,又親手日曬收袋,稱量乾穀750公斤——有這麼多糧食墊底,還怕什麼呢?雖然我的收穫發生在遙遠的台灣,擁有這樣的勞動能力,對人的心理影響至關重要。
再說有糧。因為對添加劑敏感,長期自炊,糧食都有日常儲備。五穀雜糧,量不多但樣樣有,現下儲備,夠用半年。
各種豆類是素食者重要蛋白質來源,紅豆綠豆黑豆花豆不厭其繁,順便分享吃貨的儲糧心得:用過的透明塑膠瓶盛糧,隔潮、防蟲、節約收納空間一目了然,當然黃豆鷹嘴豆因為還會用來打豆漿消耗量更大,需要用更大一些的瓶子,花生也一樣。
穀物,同樣是原粒為主,例如我會優先選原粒的麥子,或者糙米、小米,一則淺加工保留維生素族群,二則原形原粒食物耐儲存。離家四年,存下的黑豆紅豆照樣好吃,豌豆甚至還有相當的發芽率。花生容易走油存不久,米也不宜久存,但麥粒沒問題。我習慣每種維持一瓶儲量,不會等坐吃山空才做補充,七七八八加起來,常規儲量二十斤左右。瓶中有糧,自然心裡不慌,自然對與糧食有關的風吹草動麻木不仁。
自給生活,從蔬菜開始
說完了糧食,再說蔬菜。
有存糧,就能保證最低生命需求,至少不被餓死,才有可能考慮救人一類理想,和生命品質一類奢侈。
我是蔬果不限量型選手,主食消耗低,與此有關。蔬果的品種與數量,關乎生命品質幸福指數。身為水果依賴症重度患者不敢輕言自給自足,沒有一片山林純屬癡人說夢,但可以試試蔬菜。
我的泰山小窩有接近三十平方小小院落,正在大興土木做陽光屋──蓋一個蔬菜自給自足的四季菜園。而建陽光房,我們這裡又稱「封陽台」。本來一直反對封陽台,我喜歡院子裡來去自由的鳥兒和來去自由的風,一地芳草滿目鮮花也像我一樣,需要自由自在的陽光和風。這次一去數年,歸來芳草凋零、玫瑰凋零,我亦凋零。新生的我已是農民,需要新天新地新菜園,要在冰封冬季實踐自給自足。
詩人說得好,做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在宜蘭有寬廣農田開闊菜園、完全自給自足,是鄉村奢華版,如今則是城市折衷克難版本。不管怎樣,都是自己動手爭取食物主權的嘗試,是在權力體系圍追堵截之下重建生命自主的努力。
即將開啟「自給生活」實踐,業餘時間、方寸之地,螺絲殼裡做道場。目標:蔬菜為主,爭取自給自足,水果為輔,能收多少隨緣隨喜,但能確保快樂爆棚自給自足,並樂於與大家分享。
我們是一家非營利性質的獨立媒體,我們關注環境、教育、性/別、精神健康等公共議題,為大眾提供負責的紀實內容。
點擊連結訂閱我們的精選郵件: https://jinshuju.net/f/sGicEk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