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工滥用和对工会的打压

Middle Kingdom Tales
·
(修改过)
·
IPFS
·

尽管自称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毛泽东时代以来一直因虐待劳工而臭名昭著。当辽宁锦州的愤怒和饥饿的工人选择罢工抗议缺乏食物和恶化的工作条件时,工厂的党员干部毫不犹豫地以“反革命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逮捕了罢工领导人。 [1]不久,毛泽东发出通知说,要在全国实行这种打上反动派的旗号镇压工人抗议的办法。 [2]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快速私有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采取导致劳工权利的进一步恶化。

1989 年,心怀不满的工人与学生一起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腐败。和学生一样,他们担心自己的生计和经济安全。然而,他们的角色仍然处于次要地位。当学生领袖要求工人罢工行使权力时,为时已晚,军队已经进入北京并开始镇压抗议活动。尽管对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镇压终结了学生对中国民主化的希望,但天安门事件后的中共加速了经济改革,将中国融入新自由主义的全球经济,导致学生和工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当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大学生成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一部分,其中一些人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数百万工人从国有企业被解雇,得到的补偿微乎其微。 [3]天安门事件几十年后,作为改革开放的体面受益者,一些曾经年轻的民主派学生甚至因害怕经济和政治不稳定而开始反对政治自由化和捍卫建制派,出卖他们的工人阶级同志们。我本人曾与他所在学院的一位学生领袖交谈过,他在九十年代游行到天安门广场,他是中国一位成功的百万富翁商人。他表示支持邓对学生的镇压,因为“如果学生成功了,中国可能会解体并变得像俄罗斯一样”。

与此同时,世界自由民主国家在天安门事件后迅速升温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993年,美国再次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多家公司将中国的低工资劳动力视为降低成本的有利手段,纷纷将工厂迁往中国。 他们几乎懒得与中国政府就全球劳工标准进行谈判,而中国政府也乐于从与跨国公司的业务中获利,而不考虑工人的劳工权利。美国公司和许多其他西方公司与中国政府合谋镇压中国工人阶级。将他们的工厂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帮助他们规避了国内劳资纠纷。

中国工人不仅要在新自由主义制度的严酷条件下工作,还要服从中共的极权统治。尽管中国宪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和罢工,但中国的工会只是党国体制的延伸。工会领导人往往既是党员又是公司经理。政府和企业通常禁止罢工。中国向世界工厂的转变促使数百万农民进入城市中心寻求更好的工作和收入。这些农民工像二等公民一样生活在户口制度下,不断遭受警察的暴行和城市人口的歧视。作为城市人口过剩问题的根源,城市当局经常采取严厉措施将农民工驱逐出城市。 2014年至2016年,北京以残忍手段驱逐了近200万农民工。

由于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劳工行为,中国已成为劳工激进主义和自发罢工的温床。 2019年,香港非营利组织中国劳工通讯录得近1400次罢工,仅占总数的5%至10% 。然而,由于缺乏公民社会和中国政府通过大数据管理的无情打压,这些努力不太可能成为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世界上最大的工人阶级仍然戴着锁链。

在 COVID 大流行期间,中国工人继续经历更多的困境。方舱医院是中国在武汉、上海和吉林为 COVID 患者提供的移动野战隔离医院,由封城后留在这些城市的农民工建造。这些医院的建设速度很快,工人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武汉方舱医院的一名建筑工人说:“吃饭最舒服的地方是厕所,我不得不睡在泥土上。”在高薪的诱惑下,这些工人在建设后成为了城市的贱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保护不足的情况下工作并感染了 COVID。

记得有一天,我在大流行的中心武汉。我给我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 “你觉得资本家可以欺压人吗?” “是的。” “你认为政客会很压迫吗?” “是的。” “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欺压人民怎么办?” “哦,那太可怕了。” “不,他们会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10月24日24日《在职工中迅速一粮食粮食问题的思想思想教育运动运动运动的,转引报吿报吿报吿的报吿报吿》转引转引转引自自自出版社,2009。第589—590页

辽宁省委工业厅《关于粮食危机对职工进行即时思想教育的报告》,摘自《墓碑:中国大饥荒,1958-1962》,杨继生,天地出版社,2009年,第589页至第590页.

[2]毛泽东:《关于推广锦州401工厂解决职业问题粮食问题的粤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960年1月—1961年

12月第九册》,毛泽东,中央文明出版社,1996,第419页。

毛泽东:《关于扩大实施锦州一号的通知》 401厂解决工人抢粮暴动》,出自《毛泽东建国以来1960年1月至1961年12月的剧本,第9卷》,毛泽东,中央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419页。

[3]蔡永顺. “改革时期中国下岗工人的反抗”。中国季刊,没有。 170 (2002): 327–44。 http://www.jstor.org/stable/4618739,339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