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101 Ziwei101
紫微101 Ziwei101

知命,才能有所適從,活出最好的自己

紫微斗数的起源&流派

命理学的起源

命理学的起源是易经,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 「易」这个字是由日、月两字上下结合而成,代表日月彼此之间交错而演生出所有的万物,所以才叫做「易经」。

(此为上课笔记相对较口语化,勿战,可以自行去查证或深入研究)

易经的起源,因为古代没有安全措施、天灾很多,,因此他需要去预测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命理学(预测学)早于文字,透过某一些迹象来知道会发现什么事情,一开始没文字就使用「结绳记事」,然后透过一些符号去纪录,就变成「八卦」,之后解释这些挂的书就是「易经」,所以易经说穿了就是一本签诗集。但因为古代词汇不是很多,一般人容易看不懂,因此需要有人去写「注释」,所以孔子跟弟子写了「十翼」去解释易经。

易经在春秋时代有很多版本,后来因为汉朝独尊儒家,就将很多不认同的版本删除掉。很多人说他在学易经,其实只是在学占卦、算命。易经讲的其实是古人的人生道理(经验),是由汉朝一个叫「京房」的人和他的老师整理出来的东西。

后来易经再结合阴阳家、五行等等,就形成了华人的主要思想体系,而后来的武术、中医、餐饮、命理等都使用了这套理论。也形塑了唐朝之前我们对于预测学的一个基本逻辑,包含奇门遁甲、风水、八字(其实建立在宋朝)等

唐朝的时候,大食帝国(阿拉伯王国)将印度的数字变成阿拉伯数字传回去,也将印度的古典占星术一边传回去阿拉伯,另一边传到了唐朝,成为华人占星学的起源,之后唐朝将其整理起来变成了「七政四余」。

华人的命理学起源就是占卦,占卦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人去解释,而人就有可能是不理性的。以前有个笑话是这样的,唐朝有两位国师:李淳风、袁天冈,一天他们两人跟皇帝一起去打猎,

皇帝就问他们二人:「待会跑出来的马是什么颜色?」

袁天冈卜了一卦为「离为火」(离为火是火即将升起来的中间空档),说:「红色的」,因为是火所以直接联想到是红色的;

此时皇帝就问李淳风说:「那你觉得呢?」

李淳风回说:「灰色的」

结果马跑出来真的是灰色的,皇帝就问说为什么?

李淳风解释说,因为钻木取火会先有烟,烟比火还要早出现,而烟是灰色的,所以是灰色的。

紫微斗数的成形

从这里就会发现这非常不科学,因为非常靠解释的人的感觉、思路去解释,也非常吃个人天份,当然唐朝之后有在针对这部分做了很多修正。不过因为国家需要一套明确的制度、体系可以培育后来的人,这时候由印度传入的占星学就帮忙解决了这件事。因为印度占星学有清楚的逻辑,例如哪个星移动到哪个轨道就会发生什么事,也在唐朝蔚为一股风潮,甚至出现当时最大的门派「琴唐派」。

但是占星学非常吃数学能力,例如要去计算星移动的度数,以及人所在不同地区的经纬度,都会影响计算出来的准确度,加上华人都是农业为主,观测星象的能力远不及游牧民族。

此时唐朝经历了三次大型的「灭佛」,这些原本握有相关知识的人躲到了民间、道教去,慢慢地融入在地的阴阳学、五行等,经过宋、明、清朝后逐渐整理出一套学术就是「紫微斗数」

按照这脉络就会知道紫微斗数不是占星学,紫微斗数只是利用占星学去改善原本易经上面的问题,同时也用易经去解决掉占星学必须要用经纬度排盘这件事。简单来说,紫微斗数就是一张很大的签,上面涵盖了所有资讯。

当然有很多人说紫微斗数是由北宋「陈希夷」所以写,但之所以不可能的原因是:陈希夷是道家重要名人,此生职志是要炼丹、羽化成仙,这样的人不太可能会去算命、做研究;另外,斗数上面的星曜名称几乎也都不是道家使用的字眼。

最早出现紫微斗数这些星曜名称的是一本叫「北斗七星延命经」 ,被收藏于佛教的「大藏经」(类似佛教的百科全书)里;而有另一本书叫「北斗七星延寿经」被收藏在道家的「道藏」,两本书其实是一样的,因此佛、道教彼此都说对方抄袭。

另外,一个这么庞大的体系比较不会是由一个人单一完成,比较可能是元末明初的时候,各个体系被逐步完备起来,经过明朝到清朝加上一些民间的术数(奇门遁甲、风水、八字、面相学等)而完成现在的一整套系统。

额外笔记:

*以前有本很著名的预言书「推背图」,历史考察起来应该是明末清初为了要反清复明,而写在民间的一本书,所以比较可能是明朝时期著成。

*另外还有一本命理书「烧饼歌」,据说是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所写,但其实书上都是画的清朝人的穿着,所以推估应该是为了要推翻满清的革命党人所伪造出来的,

紫微斗数现在有两大学派:

  1. 北派:专门讲飞星、飞化、十八飞星的,只用十八颗星(十四颗主星+左右昌曲)来断。开宗明义会说这就是易经,将易经的九个格子变成十二个格子,每个格子有自己的卦象,所以一开始就是由学八卦开始。
  2. 南派:使用108 颗星,不太谈飞化的,主要依据两本书:「紫微斗数全书」、「紫微斗数全集」,另外加上清末明初著名的斗数人「观云主人」所写的「斗数宣微」,基本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这三本书的内容。

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斗数被整理成两个大体系:一为「宫位」体系、二为「星曜」体系,直至明末清初,两个体系才被整并为一个体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