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在讯息战中穿插突围:俄罗斯的「术」与「势」

自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起,讯息战便始终是热门话题。

2022 年8 月9 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尽管自2月以来,多数社交媒体已对俄罗斯媒体的官方帐户采取措施限制,例如《今日俄罗斯》(RT)便被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平台限流或强制下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的处境亦不遑多让。但半年过后回顾战果,此般围剿似乎未竟全功。

该篇报道指出,尽管各大平台接连封禁RT,但有鉴于禁令发起方大多只关注自身惯用语言,例如英语、法语、德语,执法资源更有超过80%是英语,加上禁令并非以「一揽子」形式发出,而是多次逐步积累而成,故种种禁令执行下来,虽说确实打击了俄罗斯的宣传管道,却也同时挤压出地区和语言的「楚河汉界」:在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甚至日语平台上,俄罗斯媒体的流量不减反增。

以西班牙语舆论场为例,RT en Español、Sputnik Mundo与RT Play en Español皆是拉丁美洲的Facebook页面浏览量排行前十,RT en Español尤其是拉美区域「可信度颇高」的媒体,其网站整体有42%的流量来自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墨西哥;Facebook页面则有1,800万粉丝,超过RT的英语网站与CNN的西班牙语频道。

除此之外,战争爆发后至3月中旬,RT在Facebook上的阿拉伯语页面RT Online,也被统计出高达187%互动增长率;日本的Sputnik主页流量同样有所上升,足见西班牙舆论场的现象并非孤例。

从当下的国际传媒与话语结构来看,RT与Sputnik的逆势突围,既因俄罗斯擅于操作「术」,也与其所凭借的「势」有关。

「术」:如何在制裁下遍地开花

首先,讯息战的重点在于叙事的版图争抢,也就是在曝光自身宣传话语后,使论述内容为人所信服,甚至足以同相反叙事形成抗衡。在此脉络下,宣传平台与渠道的畅通是第一要务,否则纵使论述战线排布周全,也终究是有口难言。

而俄罗斯在战火爆发后,便迅速陷入被「强制聋哑」的劣势:2月27日起,欧盟宣布禁止RT和Sputnik在27个成员国的业务,此一禁令连带影响了英国与新加坡等非欧盟地区的RT电视网络,因其同样仰赖来自欧盟的信号源;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则于2月28日起,限制欧盟用户使用RT和Sputnik的社交媒体内容;微软也在同日移除了MSN、微软商店和微软广告网络中,RT和Sputnik的相关内容;YouTube自3月1日起,禁止用户访问欧盟国家与英国地区的RT和Sputnik频道,并于3月11日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屏蔽RT与Sputnik;Apple也于3月1日宣布,在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国家、地区的App Store中,删除RT和Sputnik;Reddit亦于3月3日起禁用RT与Sputnik的链接;3月4日,RT America宣布关闭。

如此围剿,确实一度让俄罗斯的宣传陷入绝境;但在短暂的混乱后,俄方迅速站稳阵脚,以「术」杀出重围。

根据总部位于伦敦的「战略对话研究所」(ISD)于7月发出的调查报告,俄罗斯分别透过四种类型的网站,在欧盟制裁的枪林弹雨中穿梭:第一,指向RT服务器、且是并在战争爆发后新创建的RT域名变体网站;第二,与RT页面完全镜像的网站,但不能直接归属于RT的官方出口;第三,从RT全文复制文章的网站;第四,将流量引导至RT的引流网站。

其中,第一与第二种类型网站,在3月至7月间已累积数百万的浏览量,关键便是RT官方帐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即便用户无法从欧洲位置访问RT 的Facebook帐户,Twitter用户仍可通过手动更改帐户位置,轻松规避此一禁令。此外,四种网站的内容皆未被Google搜索结果所过滤,故读者仍有可能通过搜寻引擎,而将流量贡献给RT内容。

以德语舆论场为例,在原有的RT Deutsch(域名「deutsch.rt.com」)遭封禁后,RT迅速推出了新的变体网站(域名「rtde.site」),继续运营德语版新闻网。

而在战果丰硕的西班牙语舆论场,RT更是多管齐下。在2月至4月期间,RT官方Twitter帐户分享了域名「es.rt.com」和「actualidad.rt.com」的网站链接,两者皆属「rt.com」官方网站的子领域;4月开始,RT官方Twitter开始大量分享域名「actualidad-rt.com」、「esrt.press」、「estr.online」的网站链接,这些网站无一例外,皆是RT西班牙语新闻网站的复制,RT官方Twitter甚至会发文贴出连结,提醒读者:「如果页面无法正常工作,您可以试试这个地址」。

而除欧盟外,RT亦在美国与加拿大杀出重围,分别于美国视频共享平台Gab TV、加拿大的视频分享网站Rumble上创建频道,持续播送RT的24小时直播节目。

「势」:人们对西方叙事的厌恶

事态发展至此,西方的围堵可谓功败垂成,俄罗斯原有的宣传管道确实在多数平台上遭遇截杀,但百密总有一疏,莫斯科正是借此「一疏」延续战线,继续讯息战的宣传基调。然而上述操作不过是「术」的展演,俄罗斯的讯息战之所以能引发回响,关键还是「势」的变化,也就是全球阅听人对西方叙事的厌恶。

回顾2003年冷战结束之初的伊拉克战争,彼时全球几乎少有声音质疑美国兴战,即便电视转播的炮火如此无情,当地民众的哭喊何其惨烈,全球多数阅听人依旧深信这是「必要的牺牲」,是为解放伊拉克、推翻独裁侯赛因(Saddam Hussein)政权、让当地成为中东民主基石的「正义之战」。

然在当地军民付出惨痛代价后,伊拉克或许成了符合美国标准的「民主国家」,拥有定期且公开的议会选举,但战火摧毁的经济荣景难再复苏,羸弱的中央政府无法回复故有领土,「伊斯兰国」(IS)等极端组织更是遍地丛生。由结果观之,美国确实重塑了伊拉克,但这样的伊拉克与其当初夸下海口的光明画面相差甚远,甚至予人每况愈下的荒凉感。

此后伴随美国的干涉与许诺日渐破产,包括在多年后被人嘲讽为「阿拉伯之冬」的2010年中东剧变,以及日渐引发负面舆论的「颜色革命」,有部分全球阅听人开始对西方叙事产生逆反情绪,认为所谓大行其道的「自由民主」,不过是门罗主义全球化的糖衣毒药;而西方谴责的独裁者与暴君,反是遭「自由民主」大棒迫害的蒙冤者;被「民主化」、「颜色革命」席卷的地区,则往往是废墟多于建设。由此视角观之,伊拉克战争看起来更像一块多米诺骨牌,而非仅是一次美式例外主义的展现。

平心而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其对外干预逻辑、行动内涵长期以来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皆是在地缘政治盘算,夹杂长远的政治意识形态阵营塑造考量下,以「自由民主」为宣传话语,煽动并协助组织暴力为行动,干预一地的内生政治运作,以强化自身对该地的宰制,在中东与非洲如此,于乌克兰等中东欧地区亦然。但全球民众的感官不可能永远闭塞,尤其进入网路时代后,上述地区的纷乱可谓「铁证如山」;此外伴随美国的政经实力日渐萎缩,中俄等新兴国家市场崛起,不少排斥西方陈旧叙事的阅听人,开始集结在西方宣传的对立面,并让原本位处舆论场下风的非西方国家,有了遂行宣传的底气与空间。

早在俄乌战争前,2021年的阿富汗变天便是一次震撼。 20年前塔利班仍是迫害少数族裔、压迫女权、反现代化、保守倒退的「邪恶集团」,集满所有负面标签、声名狼藉;此次重夺政权,却意外在全球网路收获不少好评,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解放者」,带领阿富汗民众摆脱美帝国主义宰制。如此浪漫化叙事之所以盛行,关键并非刚接管政权的塔利班是否改头换面,甚至也与其是否利用网路宣传突围无关,而是西方叙事谴责在前之故。

同理,此次俄罗斯之所以能在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甚至是中文用户间,推广自己的俄乌冲突叙事,包括北约持续东扩、顿巴斯地区发生种族灭绝、乌克兰新纳粹暴行泛滥、美国在乌克兰广设生物实验室等,除了因其善用传媒、网路工具遂行突围外,关键便是上述语言的舆论场,早已聚集许多对西方版本叙事不满的人群。而不满情绪的根源,除因西方一贯的「自由民主」话语几近破产外,也与中东、拉美、中国近年的与美摩擦息息相关。

简言之,俄罗斯此次宣传讯息战,在遭逢了西方联合围剿后,仍能杀出一条血路,既是因其掌握了突围的技巧与工具,也是因为早在莫斯科行动前,便有数量可观的人群,在情感上选择了与西方相反的叙事战线。

原文发表网址:

2022.8.16

在讯息战中穿插突围:俄罗斯的「术」与「势」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409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