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败者回忆录09:扭曲的历史

我自小成长在国难中,无论现实还是文化氛围,都接触不到对「社会主义救中国」深入批判的思想。

我们不能用现在已经拥有的众所周知的资讯,去质疑当年的历史,质疑当年人们为什么没有那样的认识,那样的觉悟,会允许发生那样的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次年苏俄即发布宣言,放弃其在华一切利益,得到中国社会普遍好感,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但苏俄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在外蒙古和中东铁路问题上不断侵犯中国利益。

十月革命后,全世界兴起社会主义热潮,4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再3年国民党进行改造,聘苏联顾问建立列宁式政党,采取「联俄容共」政策,成立黄埔军校,由中共的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准备北伐,以武力推翻合法的民国北京政权。当时全世界许多知识分子被社会主义理想迷倒,中国亦笼罩在这股追求平等的思潮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次年成立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到1928年被北伐战争推翻,民国北京政府维持了17年。北伐战争的中途发生国共分裂,但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对民国北京政府都是极度丑化、妖魔化,称之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有历史书写、课本、书籍、影视,北洋政府都脱不了「军阀混战」、「野蛮无知」、「压榨百姓」的形象。

历史真相被扭曲了几十年,直到2012年,河北大学教授王铁群写了一篇长文:〈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民主社会的开端〉,他指称「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17年,是中国民主社会的开端,其民主程度虽比不上今天的台湾,但却是20世纪中国最民主的时期。

民国北京政府的总统和国会均由选举产生,建立并认真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地方自治。地方官员非中央任命,而是由当地公民普选产生。中央与地方清楚划分财权与事权。

那17年也是中国大陆的学术、言论和结社最自由的时期,大量独立媒体如《京报》、《新青年》、《语丝》、《晨报》的言论都很大胆到位,这时期催生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

北伐推翻了一个具自由法治民主雏形的政权后,中国就进入两个列宁式政党相互争战和轮流专权的局面。为什么共产党会在当年赢得舆论、民心,并最后夺得政权呢?美国作家Barbara W. Tuchman在《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1911-45》一书中提到一件事:抗战期间,有几位记者访问延安回到重庆,向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赞扬共产党人廉洁奉公、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宋美龄默默地凝视长江几分钟后回身,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讲的有关他们的话是真的,那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

这句话说得睿智而感伤,更预言了中国其后几十年的历史。没有错,延安时期的中共政权,在劣势中奋发卧身尝胆精神,确实有点像理想国,不仅吸引了许多热血青年奔赴延安,也让一些西方记者、作家对这个窑洞政权刮目相看。二战后,大陆的知识人,报刊舆论,均受延安精神感召,舆情主导人心大势,造就了中共在内战中势如破竹的胜利。

感伤的是,宋美龄作为当时的第一夫人,已长期享受权力的滋味,这句话显示她已深谙「权力带来腐化」有难以抵挡的威力。作为列宁式的威权政党,她知道难逃这种宿命,而中国正是在性质相似的两个专权政党的竞争中,因此她实际上也预言了中国其后几十年的历史,也难逃这种宿命。

我自小成长在国难中,从现实和报导中看到的,同当时西方记者、作家和中国多数知识人看到的相似,无论现实还是文化氛围,都接触不到对「社会主义救中国」深入批判的思想。

8岁在南京
11岁在北平中山公园

(文章发布于2021年5月10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失败者回忆录》此前在《苹果日报》连载,现正在Matters持续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