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191 | 苑默文:育儿不是100%甜蜜,但再选一次我还是要生

有时候她会捣乱,譬如我在做礼拜时,会听到她去掀百叶窗说:「阿拉,祢知道吗?我在拉窗帘喔。」
苑默文与女儿。 (受访者提供)
文/王颖芝(政大阿文系、国际传播硕士。网路媒体工作者,相信每个人自有其追寻。)
(原文发布于2022年8月6日)

苑默文,35岁, 自由业/译者,育有3岁半1女,来自北京的穆斯林。现居桃园。

我是北京人,本来想让孩子1岁前待在台湾,等到小孩1岁多能坐飞机,再回北京住一阵子,因为我爸妈很想带孙女,我也好多年没有在北京长住了。

可是孩子1岁时,疫情就开始了。先前回北京的打算,跟现在长住台湾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譬如公立幼儿园要先迁户籍、排队,因为之前没打算长住,所以我们完全没准备,加上我的工作型态比较不一样,干脆自己带。孩子从来没送过托婴、褓母,上学、社会化比较晚。

身为爸爸的一天,小孩有没有上学是完全不同的状况。有上学的话,9点到4点她都不在,但好像早晨才把她送走,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小孩在家时,会觉得一天特别长,要想不同的节目来娱乐她。因为我在家工作的时间比较多,小朋友一直在家会有影响,所以我很珍惜她不在家的时间。

我太太生完小孩后没再回职场,育儿工作大约是一半一半。我陪孩子主要是跟教育、讲故事或户外活动这些比较多;但喂奶、喂饭,potty training(如厕训练)这些日常生活,是妈妈顾得多。她2岁多开始会说「不」,到了3岁,她的肢体能力更上一个高度;我会說妳帮我拿这个、拿那个,譬如给红萝卜削皮,也会带她去水族馆、公园,「放电」很重要,不然陪小孩玩真的特别累。

我不相信有人会认为育儿是100%甜蜜的事情,说不痛苦都是假的。但是你在考验跟困难中,会得到很多家庭的快乐,没有小孩的快乐跟有小孩的快乐,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跟我太太聊过,如果再选一次还要生吗?我的选择是要。太太则是说会更早把孩子交给爸妈或送托儿所。这份访谈可能会拉低生育率。 (笑)

生活在台湾的穆斯林家庭

我们家是穆斯林。伊斯兰说,人死后有三件事会跟着你,其中一样就是孩子给你的祈祷,穆斯林可能觉得照顾或教养自己的小孩,也是对自己的未来投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功利的想法,但也确实影响到我看待陪伴孩子这件事。

对穆斯林来讲,生活在台湾应该是全世界难度系数最高的,挑战无处不在。首先就是吃饭不方便。譬如说小孩会问,为什么别人可以吃夜市的东西,我不行?或者学校在发小熊软糖,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吃我不能?因为那里面有明胶,是用猪皮做的。当然,她年龄越大,这方面的困难会越多,但是我会教好自己能教的。

还有,台湾不是基督教国家,但在公立幼儿园甚至我家社区,圣诞节都会摆圣诞树,学校也有活动,实在管不了就算了,因为台湾过圣诞节是很商业性的,就是好玩。但中元普渡这种宗教意味比较重的,完全不行,吃猪肉或拜祖先这些完全是红线。不过,太太家非常尊重我们,拜拜的肉不会给我们吃,我们回去也会自己准备吃的。我喜欢做菜,我做的话,所有人都能吃。

当爸爸,有成就感的瞬间很多。譬如说我们一起揉面团做「饢」,她可以弄出漂亮花样;或者小孩在信仰上表露出一些可喜的现象,譬如我们做礼拜的最后,会跟(肩膀上)左右两边的天使说声平安,她会跟着说:「小天使,祢在这里不要动喔。」

有时候她也会捣乱,譬如我在做礼拜时,会听到她去掀百叶窗说:「阿拉,祢知道吗?我在拉窗帘喔。」这些都是成就感,小小的,对外人来讲不重要,但爸妈都有滤镜。

「希望她的生活平平安安、没有战乱」

理性来讲,我完全可以不要小孩。在台湾你不要小孩,你的哥哥或弟弟可能会生,不会有太多负罪感;但我毕竟成长在比较传统的华人家庭,加上中国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会让我这一代人不要小孩的负罪感增加,所以没想过不生小孩。

我觉得爸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担任一个很好的榜样,传达待人接物、看待生活,或者怎么面对人生些的价值观。我对女儿最大的期许,就是希望她的生活方式是真主所喜悦的生活方式,希望我死了以后,她会替我们祈祷。比较世俗层面的,就是希望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说实话,历史上每代人都会经历战争。我爸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种事,比战争还可怕,我爷爷、外公那一代人经历的战争更多。我什至对女儿有点抱歉,我把她生在一个其实非常糟糕、非常不安的世界。但我希望她可以不要经历叙利亚小朋友那种骨肉分离、甚至逃离自己家的考验。

这样看来,我可能是个非常贪心的人,精神上跟日常生活上对她的期许全都很宏远,但至少我是完全坦诚的。 (完)

苑默文女儿。 (受访者提供)

【本文原文发布于《世界走走》:苑默文:育儿不是100%甜蜜,但再选一次我还是要生


181. 阎纪宇专栏:她是异议记者的未婚妻,她为他踏上人权奋斗的征途

182. 在妈妈群组卧底了一个月:为何她们砸下重金,仍焦虑孩子的英文力?

183. 记得他们:缅甸政变中被处决的4名民主运动者

184. 她在原乡编织文化照护的网,接起被医疗体系落下的原住民族人

185. 裴洛西是谁?近年访台最高阶美国官员之外,你可能不知道的她

186. 赵思乐评裴洛西访台:明修三栈道,暗渡三陈仓

187. 万里寻亲的双城故事:来自香港的她,在台湾找到5个「爸爸」

188. 李濠仲:我在挪威学会当爸爸

189. 廖伟棠:我和杜甫都是爸爸诗人

190. 林昶佐:成为爸爸后,看每个小孩都像自己的孩子

191.苑默文:育儿不是100%甜蜜,但再选一次我还是要生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别意识的国际新闻媒体,冀以跳脱二元的崭新视角,诠释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们会在「 世界走走Sehseh.world 」继续与大家见面。未来深度文章仅于新站刊登,晚报、周报与手帐则会继续在Matters发送,点击下方连结订阅电子报,不错过走走精彩文章💕

订阅世界走走电子报

世界走走Facebook

世界走走Insta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