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
R.C.

喜歡閱讀、喜歡說故事、喜歡避免衝突。 希望我的文字、我的故事能溫暖你的心靈。 或是給你一記當頭棒喝也好。

我『现阶段』最爱的十本书

谢谢@古尘的企划❤️
比起推荐书籍,我更期待大家推荐的书籍。


书对我来说是练习、学会自处的媒介,阅读是我享受『Me Time』的方式。这篇分享的书单,我会尽量避免我过去发文分享过的书籍。这些书也许不会是永远的最爱,但绝对是现阶段非常有感的书。 (也许...其实是我读完后还记得的那几本?😂)


温馨提醒:如果以下书单,你实际上读过后心想:『WTF?这本书哪好看啊? 』

别担心!绝对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书的问题。
『书』是需要天时地利和缘份的! (像极了爱情?)

请给每本书至少两次机会。
若当下看了不喜欢,请停下、放回书架,一年后或是过几年后再拿出来看,思想成熟或是境遇改变后,书会带来不同的感悟。读懂的那一刻,就是缘份来了(Yes!)
反之,把那本书丢了吧!你们不适合,下一个会更好!哈哈


1

《一人公司:为什么小而美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 - 保罗・贾维斯(英国)

这本书颠覆我对创业的想法。周遭很多朋友想创业,但在开始之前他们先被自己无中生有的忧虑所阻碍。我们对于创业的「成功与否」,是根据规模、员工人数来判断,但是「大」就是好吗?作者提出的概念很发人深省:「企业应该专注于变得更好,而不是只想变得更大。」他让我思考「创业」这件事,我们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是想要实践自己的梦想,还是想要证明给谁看?

这个社会习惯用数字来贴标签,月薪、年薪、营业额,越高代表越有成就。但这本书反而要你质疑成长,让你反思成长后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也许是牺牲家庭生活来获得更高的利益...等。贾维斯说:「有时候『足够』、或是『少一点』,就已经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了。」虽然这本是关于创业的书籍,但激发我在生活的其他面向,像是要怎么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追求「做多」,懂得为自己设置停损点。




2

《给予:华顿商学院最启发人心的一堂课 - 亚当‧格兰特(美国)

这世界分成三种人:给予者、索取者、互利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检视自己:「我大概是互利这种吧!」我不是一个主动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在收到给予后,想要加倍奉还😄,那种你对我好,我会对你更好的心态(真心),但是我很少扮演那个「先」付出的角色,因为我会自己脑补剧本:『如果我这样...他会不会觉得我有什么企图? 』

这本书透过很多研究来说明给予者是如何成为金字塔的顶端,教人如何聪明的给予。我想慢慢练习从一个互利者,成为真正的给予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在努力。加入matters后,我开始主动留言给其他作者,不是为了刷纯在感,而是想表达其文章对我产生的共鸣,发自内心的鼓励作者。之前的我不善于在公开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主动「给予」后,得到的是满足,不求回报的满足。

英国文人塞谬尔・约翰逊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看他如何对待那些无法给他半点好处的人。 』




3

《富爸爸,穷爸爸》 - 罗伯特・清崎(日裔美籍)

这本书非常经典,也是我踏入股票投资的启蒙书。学校的教育不会教如何理财,教育的黑暗面有一半是要将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那种人,不然社会如何运转、那些工作谁去做呢? 😄 从小我只听过「要存钱、要存钱」,但是没人告诉我要考虑通货膨胀啊!存在银行的钱只会越存越少,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这个概念。而现金流是什么?贷款买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 (我以前都以为是资产)看完这本书有种大开眼界的感受,原来我不了解「钱」。

他人口中的股票很危险、不要试,其实都是源于无知。白话文就是:「我听别人说玩股票很危险,所以我也觉得很危险,所以我不要去碰。」(但事实是— 我不碰是因为我不懂投资,也懒得去了解。)当然所有投资都有风险,但风险的高低其实能透过教育自己掌握。我多希望能早几年就知道这些知识啊~

清崎说:『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 (所以说...房贷还没还完的那天,那栋自住宅都是...负债...好可怕。)




4

《拖延心理学》 - 珍・博克& 莱诺拉・袁(美国)

作者替我的拖延症找到了合理的借口?哈哈这本书结合心理学来探讨人为什么拖延,原来拖延的背后,有这么多因素。这项因素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我是「害怕失败型」的拖延者,从小到大要尝试任何一件事,长辈们无一不是:「不要去做xxx,你会碰壁。」或是犯了一点小错,小到只是不小心打翻一杯水:「你到底在干嘛啊!还不赶快去擦一擦,不要踩到!地板会脏!」举凡大大小小的事都会被无限的指责。这些都导致我宁愿承担「不去做」的后果,也不想去面对『做了后失败』,而受到的严厉指责。这本书把我内心的秘密扒开,让我重新思考、正视我拖延的原因,找到症结点后试着改变、或是改善推延的习惯。

珍・博克说:『一件事如果值得去做,就值得犯错。 』




5

《为什么要睡觉? 》 - 马修・沃克(英国)

这本书让我害怕睡不够! ! !
作者透过很多临床研究探讨睡眠如何影响人,不论是学习、健康、表现等。你知道睡眠时间在六小时以下的人,发生一次以上心跳停止的可能性,是睡眠超过六小时以上的人400%至500%(超可怕...)。看完这本书让我正视「睡眠」这件事,尽管睡眠时间每日只差一个小时,长期下来对于健康和寿命的影响非常大,直到健康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我有个朋友每天工作加上通勤得花12个小时,回到家等到儿子睡着后,他的人生才正式开始,他会坐在电视前打电动到半夜,一天只睡4~5个小时,我和他提起睡眠的重要性,他说他睡这样就够了。 (我满脑都是他有可能会活不久的想法😢)我们常仗着年轻而忽略健康,牺牲睡眠更是家常便饭、轻而易举,但我们的健康其实都是生活的复利结果啊!

现在睡眠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每天都要睡满八个小时😂,没睡满我难受啊~(也能说是怕死?在达到财富自由、享受人生之前,不能累死!!!)




6

《金钱心理学》 - 丹・艾瑞利& 杰夫・克莱斯勒(美国)

这本书能说是我近期最爱的一本,作者以心理学来剖析人的消费心态,和人是怎么被商业广告操控,而买下更多不必要的东西。这是一本很受用、很好读、很好看的书!我把它介绍给不止三个朋友,绝对能改变你的消费习惯。

举例来说,我们都很容易被「特价」的标签吸引,尤其店家会把原价也标示出来,让我们能轻易的对比,产生这项商品比较特别、便宜的错觉。我常去超市只想买几样东西,最后也顺便带了几样「特价」、「便宜」的东西,尽管当下的我根本不需要。

其中更棒的概念是衡量「未来」的消费力。我们今天把一百元花掉,不只是浪费一百元,而是也放弃了未来可以运用这笔钱的机会。我常在理财专栏留言区看到类似言论:「一天省那一点钱,不可能变亿万富翁,更不知道我们能活多久,还不如把钱花在一些小确幸上及时行乐。」这话算对也不对,理财规划应该是未雨绸缪,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根据研究现今人类的平均年龄至少72岁,万一你运气很好(还是不好?)活得更久呢?聪明的花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把钱分配到有价值的地方,对未来的日子会更顺利。

我现在只买需要的东西,至于想要的东西,我会再三衡量其价格是否能带给我等值的快乐,是否值得我花几个小时工作来获得。

艾瑞利说:『看到一个特价时,我们不应该考虑原先的价格是多少,或是我们省下多少钱,应该考虑的是实际上要支付多少钱。 』




7

《大器可以晚成》 - 里奇.卡尔加德(美国)

当这世界都追求年轻得志时,这本书为我带来道曙光。很多书籍类似20岁要干嘛、30岁要干嘛,或是媒体常颂扬那些年轻就是亿万富翁的人,无形中带给我很大的压力,认为就要30岁了,在任何方面都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这1/3之一的人生好像过得「很没用」。但是媒体也许没说出口的是:「你知道吗?全世界有80%的人口一生平庸耶!」这段话就少了话题性,根本不特别。

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甘于放弃沉没成本。像是念大学对我来说一样,念了一两年发现不喜欢这项专业,还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尽管未来不想走这条路,总觉得拿着一张文凭至少心安?却没发现多投入的学费跟时间更宝贵。

这本书提供了很多中、老年才开始成就自我的例子,透过研究来证实少年得志的只是少数,能坚持下去的人都会成功,成功没有期限,太励志啦~~~

卡尔加德说:『当我们基于正确的理由作出决定,放弃就不是举白旗投降,而是在说这个工作不适合我们。 』




8

最高学以致用法:让学习发挥最大成果的输出大全 - 桦泽紫苑(日本)

把学习「输出」的概念。通常在学习的时候,我比较常运用「输入」,把东西读进去,就以为自己好像学会了?这本书教我如何试着「输出」,因为每一次的输出,都是把学习到的东西再一次拿出来复习、再一次思考,更能加深印象。

开始写部落格后,我深刻的体会到输出的魔力。在写这篇文的此时此刻,正是在输出。把阅读过的书写成心得文章的同时,也是二次思考的机会,更能领会自己是否把新知吸收进去。

这让我想到还在念书的时候,我的同学喜欢问我数学题怎么解,透过教人我也得到了再次练习的机会,常会在考试的时候发现:「欸这题型刚刚算过耶!好幸运!」原来这就是输出呀~(我以前最喜欢数学课了...)

桦泽紫苑说:『输入只是一种自我满足。真正和自我成长成正比的,其实是输出量。 』




9

《人类大历史》 -哈拉瑞(以色列)

在读书时期,我非常非常讨厌历史,我常想:『我到底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事啦? 』『为什么要背这些年代啦? 』考试的时候完全是靠国英数才有学校好读😂,因为历史都是底标啊!哈哈!后来出社会后接触历史相关影片,才发现我喜欢历史,是过去接触历史的方式(背诵)错了。

这本书从物种开始说起,到人种的演变是如何厮杀到最后,只剩下智人存活,而智人是如何从采集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再到追求幸福。 (没错!你跟我都是物竞天择下来的胜者。)哈拉瑞是个厉害的说书人,把历史说得像是故事一般,不枯燥还很有趣!但内容很多、书很厚,请有心理准备。

这本书再搭配理查・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和贾德・戴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保证让你成为人类学专家。 (或是让你睡得更香也没问题...)

哈拉瑞说:『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




10

《穷查理的普通常识》 - 查理・蒙格(美国)

查理・蒙格是华伦・巴菲特的合伙人。相较于巴菲特,蒙格比较少为人知,但他绝对是我投资路上的偶像。有钱人的共通点— 他们的求知欲都很旺盛、他们的阅读量都很庞大。有时候读不懂一本书,其实是我对某方面的知识还不足,跟作者的频率对不上、无法产生共鸣。这本书是蒙格的人生哲学,是他的智慧集大成,这不是一本易理解的书,而是本会触发很多思考的百科全书。我无法将这本书归类,它可以是经济学、也可以是心理学,我奉行蒙格的建议:『每天起床的时候,努力变得比从前更聪明一点。 』我每天的目标就在追求「比昨天进步一点」,我能很肯定的说:『我有做到』。

蒙格说:『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 』




这篇文写完,竟然过了四个半小时,完全进入心流状态。
这个企划还真不简单啊~~~~~ 下台一鞠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