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hoYan
NechoYan

河北-->天津 --> 西安-->香港-->英国 大学教书,偶尔写作,愿意思考,诚心分享。

喬布斯vs. 蓋茨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在去世後其作品才得到人們的認可。但在創作之時,這些藝術家就知道這將是改變世界的創作。偉大的人都是懷著使命感的,並願意犧牲,奉獻和等待的。那些瘋狂到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就是那些改變世界的人。

在個人電腦的發展歷程中,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就如同相伴相生的雙子星系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推動了個人電腦的發展。有趣的是,喬布斯辭世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二人都處於對立狀態。喬布斯認為蓋茨狹隘,欠缺品味和風格,想像力與創造力匱乏,其創造的Windows 系統是一款設計糟糕的剽竊產品;蓋茨則認為喬布斯根本不懂技術,只是個銷售,性格古怪,無禮。今天分享一下兩人的故事。

爭執

1983年11月,蓋茨宣布微軟計劃為IBM 的PC 開發具有圖形界面的新操作系統,具有窗口,圖標和基於鼠標的系統控制,並稱其為“Windows”。喬布斯知道後,異常憤怒。在過去的幾年間,喬布斯經常邀請蓋茨來蘋果,為蓋茨演示蘋果的操作系統,並想以此來勸說蓋茨來為蘋果開發具有圖形界面的Word 等辦公軟件。後來蓋茨決定微軟為蘋果系統開發之後,便經常到蘋果公司。當時的蘋果工程師Andy,注意到微軟的工程師在詳細詢問蘋果操作系統的細節時,將微軟可能會克隆蘋果操作系統的擔憂告訴了喬布斯。於是喬布斯和微軟簽訂了一個合同,要求微軟同意直到蘋果電腦發布,也就是1983年1月,一年之後,才可以為其它公司開發具有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可惜的是,蘋果電腦直到1984年才發布。喬布斯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因為當時的約定已經過期。但還是讓人把蓋茨叫到了蘋果公司。對著相當冷靜的蓋茨,喬布斯爆發了:“你這是剽竊。過去我相信你,現在你卻在偷我們的東西。” 當時的蓋茨,冷冷的坐著,眼睛看著喬布斯,用他Squeaky 吱吱的慣常說話聲,平靜的說出了後來成為矽谷經典反駁台詞的那句話——“我們都有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我闖進他們家準備偷電視機的時候,發現你已經把它盜走了。” 後來甚至30年之後,喬布斯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還會指責蓋茨的剽竊,並說蓋茨毫無廉恥。面對這樣兩個在個人電腦領域的風雲人物,很難作出一個確定的評價。但應該說,喬布斯真正的將計算機圖形界面實現了商用,其係統的優雅,多年之後的Windows 仍然無法匹敵。這裡附上當年施樂之星,蘋果,以及windows 1.0的圖形界面。

這是施樂之星的用戶界面。


1984年Mac發佈時的圖形界面。


下圖1985年11月20日Windows 1.0發布的圖形界面。當時Windows的應用窗口還無法重疊,只能平鋪。

相同與不同

喬布斯與蓋茨均生於1955年,兩人都在大學中途輟學創業。 1975年,蓋茨創建微軟,不到1年後,喬布斯創建蘋果。迄今為止,二者仍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兩家科技公司。

不可否認喬布斯很喜歡和自己類似的人合作。當年的Wozniak Steve和喬布斯兩人就有很多的共同點,所以走到了一起,後來被戲謔為Steve 夫婦。後來蘋果建立,喬布斯尋找公司的運營夥伴,邀請當時百事公司副總裁約翰·斯卡利加盟蘋果。後者也是看中了當時年輕的喬布斯和自己的諸多相似之處。斯卡利在他的備忘錄中這樣寫道:

…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在看一部由喬布斯扮演我的電影。我們之間的相似是如此不可思議,…

但喬布斯和蓋茨的合作卻非出於兩人的相似。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個性,和經營公司的方式。喬布斯在他的演講中說過,他自己被遺棄過兩次。第一次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第二次是當時準備領養的養父母在得知出生的是男孩之後,這對想要女孩的“養父母”臨時放棄。福利院半夜打給了候選的養父母。喬布斯的養父母是沒有讀過大學的家庭,在承諾一定將資助喬布斯讀完大學之後,才被接受。喬布斯一直是一個反叛的人,也一直在精神上追求靈性。

蓋茨的父親則是西雅圖的一名著名律師,他的母親瑪麗-蓋茨是一位身兼數職且德高望重的女商人。蓋茨是當地最好的私校的技術極客。但蓋茨從來不是一個像喬布斯一樣的反叛者,嬉皮士,精神探索者,靈性追尋者,也不是反主流文化人士。他沒有做過“藍盒子”去盜用電話線路,而是為學校編寫排課程序。在這個程序的幫助下,蓋茨得以和自己心儀的女孩上同樣的課程;他還為當地交通管理部門編寫了一個車輛計數程序。進入哈佛大學之後不久,蓋茨決定輟學,但並非因為要跟隨印度靈性導師尋求啟蒙,而是為了創立自己的軟件公司。

在個性上來說,喬布斯和蓋茨都可能做出粗魯無禮的舉動。但蓋茨的無禮刻薄通常並不針對個人,更多的是出於對技術的深刻理解,而非情感上的麻木不仁。喬布斯會用能灼傷人的眼神盯著對方,而年輕的蓋茨有時會無法與人進行眼神接觸,但他很富有人情味兒。

抄襲vs. 借鑒

喬布斯與蓋茨兩人個性的差異,也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他們所創立的公司之間的差異。當然喬布斯對蘋果的影響更加深入。與喬布斯不同,蓋茨懂計算機編程,他更像是一個工程師。他更務實、更有原則,且擁有很強的分析處理能力。蓋茨創立的微軟也一樣,善於將一件事情先做出來,然後逐漸完善。 Windows 1.0 出來之前。為了緩和與喬布斯之間關於抄襲的爭執,蓋茨邀請喬布斯來看Demo 。看完之後,喬布斯沒有說剽竊,反倒說,

“Oh, it's actually a piece of shit. 這真的和一坨屎一樣。”

但微軟一步一步將Windows優化,改進,一直走到了今天。但是工程師思維,就更容易借鑒別人,也往往很難擺脫對原創性驅動公司的抄襲嫌疑。 GUI 用戶界面的創新是個人計算的很關鍵一部分,但可惜的是,在界面設計上面的知識產權卻很難獲得法律的保護。除了1984年的Macintosh,後來2006年,喬布斯在發布Mac OS X Leopard 的時候,又用了大量篇幅,列舉微軟即將發布的Windows Vista 對蘋果界面的抄襲。從工程師角度來看,借鑒一個成熟的方案,是最有效的策略。但往往抄襲和借鑒的界限很難把握。在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學生畢業典禮上那篇關於“求知若飢,慮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演講,又一次提起了Windows 的抄襲。他說,正是由於蘋果公司的創新,今天不僅蘋果電腦用戶,微軟電腦用戶也得以用上更易用的電腦界面。今天來看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如果再加上後期喬布斯在iPhone 上的界面創新和引領,我們不得不承認,沒有喬布斯,今天各位的手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形態,但一定不會如今天這麼易用。一個完全沒有用過蘋果手機的人,一樣也受益於蘋果手機的創新。

當然蓋茨作為成功者,絕對有其過人之處。蓋茨看過喬布斯的蘋果電腦後,也認為圖形界面是未來的趨勢。和喬布斯對軟件和硬件的絕對控制不同,蓋茨開放了Windows 的兼容性,所有的硬件都可以運行Windows 系統。蓋茨敏銳的看到了軟件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蓋茨帶領的微軟從與蘋果合作,為蘋果開發Word,Excel 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到1986年的時候,微軟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工程師的思維,更容易實現從100 到10000 的成功,因為他剝除了個人影響,能夠有效的規模化,實現協作。做一個這樣的工程師,不需要使命感,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

反過來像喬布斯,他更相信直覺,更浪漫,並且在技術實用化、設計愉悅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著更高的天分。喬布斯狂熱地追求完美,以致他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領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在Mac 的設計過程中,其中窗口和文件上的標題欄,喬布斯也非常關注。當時負責設計的Atkinson 和Kare 修改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超過20個版本之後,喬布斯才滿意。他們抱怨喬布斯讓他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細節上,沒法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喬布斯吼道:

”你能想像每天看到都要看到標題欄麼?這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這是一定要做對的事情。“

今天如果你仔細看圖二中的標題欄,你能感受到這是經過設計的東西,而且很難再改進。喬布斯敏銳的直覺,使他能夠看到一件事情未來的樣子。更重要的是,他有種使命感。今天我們去看2007 年發布的首款iPhone,和最近的iPhone 13 相比,他們無論交互,界面等等,再沒有革新性的變化,我們還能看出他們的相似性。對於喬布斯,他善於做到從0 到100 的突破。當年蘋果電腦發布後,有記者問他,推出蘋果電腦之前,你做過市場調查麼?喬布斯說,人們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是的,喬布斯所做的東西,以前市場上是沒有的。 Mac,iPod,iPhone,iPad 這些革新性的設計出現之前,人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這些東西的。但這些東西推出之後,這個世界就因之而發生改變。

總結

喬布斯是懷有一種使命感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不同,也知道自己就是要來改變世界的。他的直覺和他的激情,共同促成了他的成功。當他做每個產品時,他都帶著要用這個產品影響世界的使命感去做。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在去世後其作品才得到人們的認可。但在創作之時,這些藝術家就知道這將是改變世界的創作。偉大的人都是懷著使命感的,並願意犧牲,奉獻和等待的。相比一個可以不斷完善的工程師,喬布斯這樣具有反叛精神的人,更有可能革命性的改變世界。但從世俗定義的成功來看,一個能夠取各家之長,到100做到10000的人,更容易成功。和喬布斯一樣反叛的人,失敗的將是大多數,但正是這些不滿足於現狀的創造者,在改變著世界。

1999年到2002年重返蘋果的喬布斯推出了新的宣傳廣告:Think Different. 本來喬布斯要去為該廣告念稿,擔心人們會覺得廣告是說喬布斯,不是蘋果,所以請人為視頻配了旁白。作為這篇的結尾,向那些改變世界的“瘋子”,致敬。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為那些瘋狂的人乾杯。

The misfits.

不合群的人。

The rebels.

反叛者。

The troublemakers.

麻煩製造者。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方孔中的圓釘子。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那些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人。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他們不喜歡規則,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而且他們不尊重現狀。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不相信他們,頌揚或詆毀他們。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唯一你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忽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事物。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病。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鼓舞人心。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他們推動人類前進。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也許他們必須是瘋狂的。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否則,你怎麼能盯著一塊空畫布而看到一件藝術品?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或者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一首從未寫過的歌?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或者凝視著一個紅色的星球,看到一個輪子上的實驗室?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我們為這些人製造工具。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雖然有些人可能認為他們是瘋狂的人,但我們看到的是天才。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因為那些瘋狂到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就是那些改變世界的人。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