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城
纪小城

【女權史上的今天】1908年1月9日:西蒙·德·波伏娃的生日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是法國著名作家、哲學家、女權主義者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生日。

波伏娃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家庭,幼年接受過良好教育,20歲獲得哲學文科學士學位,並在巴黎大學結識了她的終生伴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1929年,薩特和波伏娃以前兩名的成績通過了高中教師會考;同年10月,兩人確立了情侶關係。在見過波伏娃的家長後,她沒有同意薩特的求婚,兩人就此開始了一生的伴侶關係。

波伏娃曾在1960年出版的回憶錄《歲月的力量》(La Force de l'âge)中寫道:“我從未想過接受他的這個提議。婚姻會使兩個人遭受更多家庭的束縛和社會的勞役。相反,為了追尋自身獨立而受到的困擾遠沒有那麼沉重;對我來說,在空洞中尋找自由是如此的做作,因為這種自由僅僅存在於我的頭腦與心靈。”

1929年後,波伏娃曾輾轉馬賽、魯昂、巴黎多地教書。直到1943年,她被指控曾於1939年勾引一名17歲的學生娜塔莉·梭羅琪娜(Nathalie Sorokine),並因此被撤銷教職。同一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女客》(L'Invitée)。

離開學校後,波伏娃投入到文字創作中,與薩特、雷蒙·阿隆(Raymond Aron)等左派文人創辦了雜誌《摩登時代》(Les Temps modernes),旨在通過現代文學的方式向人們介紹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這一期間,波伏娃也遊歷了許多國家,認識了一些當時最為著名的“共產主義者”。

1949年,哲學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出版,引起巨大轟動,甚至被梵蒂岡列為禁書。這本書後來被視為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波伏娃也成為了1970年代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

1954年,波伏娃憑藉長篇小說《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獲得了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她的很多其他作品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在巴黎去世,終年78歲。

2008年1月9日,波伏娃的百年誕辰之際,法籍保加利亞裔哲學家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格利瑪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和法國文化協會的讚助下,設立了“西蒙·德·波伏娃獎”,以表彰為實現男女平等以及為反對侵害人權而抗爭的個人或團體。

引用/翻譯/編輯/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e_de_Beauvoi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e_de_Beauvoir_Priz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mone_de_Beauvoir2.png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