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野草莓和野草莓之地(Smultron o Smultronställe)

(編輯過)
美好的野草莓,失之毫釐的翻譯

處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國家由於緯度過高,冬季較冷,因而水果的品種極少,即使在靠近波羅地海和北海的地區,冬季溫度並不低,但由於冬季日照少,所以能在本地種植的水果就只有蘋果、梨和李這幾種,不過好在造物主公平,這些地區少了水果,卻有著極為豐富的漿果,即我們平日里說的各種莓子,從紅豔的草莓到黑紫的熊莓,再到極北地區才有金黃色雲莓,花樣不少。它們當然也無一例外地進入了北歐人的日常生活裡,除了吃以外,同樣不可避免地生出文化的含義,尤其是伴著仲夏節而來的草莓和野草莓。當地的草莓由於春夏平均超過12小時的日光,因而異常甜美,個頭也不小。瑞典語裡的草莓有個可愛的名字叫jordgubbe(字面意思為”土地小老頭/傢伙“),一來是因為它們長得可愛,瑞典的父母都會親切地稱自己的小男孩為gubbe,小女孩為gumma,老小間的轉換取決於語境。二來,由於草莓是18世紀才開始從法國引種的,為了與本地的野生草莓(smultron)區別,曾被叫作花園草莓,後來有些地方覺得這種地里長的小東西很可愛,就開始用jordgubbe來區分smultron。

地產香甜的草莓是仲夏時令莓子

不過在18世紀前的北歐人更享受的是草莓的野生親戚,那就是野草莓,這種個頭極小,甜味不如草莓,但香氣遠勝一籌備的小漿果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它們的分佈也很不固定,可以在度假屋的小園子裡,也可以在遠足時的河邊和林間,因而走著走著無意間看到一叢野草莓都會讓人大喜過望,邊採邊吃後,還手留餘香。因此長了許多野草莓的地方Smultronställe在瑞典語裡除了字面意思外,還有隱喻,指令人感到幸福和美好的地方。每個瑞典人心裡都有童年的夏天自己知曉的野草莓之地和它帶來的永存於心的美好。

野草莓之地

上映於1957年的英格瑪・伯格曼編劇和導演的影片Smultronstället,瑞典語的原義是《那片野草莓之地》,但英文片名不知何故卻譯成了Wild Strawberries,不但把”之地“去掉,定冠詞形式也省略了。中文大概也直接從英文譯過,所以這片子就成了《野草莓》,也是不少影迷不理解這影片為什麼會起這麼個片名的原因,因為全片只有一處場景是男主人公的前女友在採野草莓。但如果理解了原片片名和野草莓之地的隱喻義,就非常容易理解導演取片名的意圖了。

伯格曼在Smultronstället拍攝現場

1956-1957年的冬天,伯格曼的工作異常繁忙,當年夏天上演了《第七封印》,隨後在馬爾默市劇院上演了三部話劇作品:《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埃里克十四世》和《培爾金特》。因此他的身體已經透支,冬天過後被送入卡羅林斯卡醫院,在那裡住了近兩個月院。雖說是休養,但他卻寫了一個劇本,這便是《那片野草莓之地》。

劇本創作的靈感來自他1956年秋天去達拉納旅行,路過烏普薩拉時專門去了他外婆的度假屋。伯格曼與父母一直不親,但與外婆卻甚是親密,童年時的他夏天都是在外婆這座度假屋裡度過的,這房子附近的河邊就有一片屬於他的野草莓之地,那裡是他美好童年記憶的縮影。於是他想到要拍一部電影,一部當人年老時與人生、與親人和解的電影。

伯格曼在一次採訪中說,正因為現實的粗礪,所以在某種角度上,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年裡。

串在草莖上才是吃野草莓的正確方式

伯格曼在影片裡用幾場夢串起了男主人公伊薩克,一位事業成功但生活孤獨的醫學教授的大半生。伯格曼說,這位教授表面非常像自己的父親,但內裡卻更像自己,所以這部影片更像是寫給自己的,在事業有所成就的當時,這位大導演應該非常孤獨,因而想到了自己的那片野草莓地和時時想回去的無憂時光。

導演的願望是否實現只有他自己知道,仲夏節來臨之際,身處北歐的所有人卻都可以去找自己的野草莓之地了。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