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苹果旧作重贴系列: 我们和这种生活的距离

际此苹果日报停止出版一年事刻,特别拣选了十篇旧作在此重贴,是纪念,也是拒绝遗忘。

前言:在香港,有太多数字代号,8964,71,689,831,612,101(读:十一),721,以至200万+1,真香港人一定知道背后故事,当然数字越来越多,有时是需要提醒一下。 624是什么日子?正是最后一份苹果日报出版之日,转眼便一年了!自己有幸曾为苹果网站供稿,但苹果一朝覆灭,所有文字图片录像顿成泡影,虚拟世界的脆弱,真是「㩒个掣就唔见哂」!早已有人将旧文重新放回网上,但数量太多,际此事刻,特别拣选了自己十篇旧作在此重贴,是纪念,也是拒绝遗忘。


在网页的原题: 【果籽读戏室】当一个国安选择了良知重温《窃听者》的真善美


重看《窃听者The Lives of Others》,在此刻当下的香港,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当时有引起话题。故事设在1984年,大家马上联想到George Orwell 的大作,情节的确有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场一段介绍秘密警察Gerd Wiesler 的作风和「做事」方式,对于疑犯辩称:「我什么也没做,我什么也不知道。」他只是简单回应:「那你是说我们心血来潮随便拉人,如果你认为政府纵容这种事,单凭这念头,就证明我们没有拉错人了。」而在香港,刚刚便有一位阿叔在庭上认不岀打他的人,却一口咬定:「警察唔会拉错人。」

主要故事在Wiesler获上司邀请出席剧作家Georg Dreyman 的话剧演出,提到Dreyman是国内唯一受西方赏识而又爱国爱党的艺术工作者。因为这个介绍,Wiesler便认为Dreyman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要求锁定他监视。这上司初时不以为然,但稍后和他的上头的部长谈话时,故意试探式提问,却原来部长钟情剧作家的演员女友,如果能打撃Dreyman,令女友离开他,向部长投怀,大家都可以各得其所,事业踏前一步。于是一个爱国爱党的人,就因个别人士的私利,被定为监控对象。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当年铁幕政权内,是非常普遍的事。

饰演秘密警察的男演员Ulrich Mühe,凭本片获得德国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可惜在电影上映后一年便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而故事的发展主要是这个铁面无私,冷冰冰的秘密警察的改变。他一直相信社会主义,对国家和党忠诚不二,坚定不移。在他监听Dreyman时,被他的真诚打动,这个艺术家除了真的爱国爱党之外,他对朋友同侪都是热情支持,对女友亦情深义重。一个当导演的朋友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没有工作,也丧失生存动力,Dreyman凭自己的人脉,希望能助他脱离黑名单,重新开始,但朋友始终选择自我了断,令Dreyman心如刀割。而Wiesler故意设计令Dreyman看到自己的女友在部长的座驾走出来,有点衣衫不整,但Dreyman却对她不离不弃。看在Wiesler眼里,感到天地有情。

患难与共,情深意重,在极权社会,仍得面对最大的考验。

Wiesler是孤家寡人,独来独往,从没有什么感情用事。另方面,他看到上司和部长官员的滥权行为,越来越觉得讨厌,甚至鄙视,因此在相对而言,反而倾向同情Dreyman的遭遇,后来的事态发展,他都在暗中放他们一马,直到事情急转直下,无法挽回,赔上自己事业也在所不惜。我不肯定这种良心发现,会不会在现实中出现。可能,一个曾经认为社会主义能带岀人性真善美的人,猛然惊醒绝对权力只会导致绝对腐败,如果他仍然保留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依然是嫉恶如仇,或者他有可能良心发现。又或者像Wiesler这样的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不怕独裁政权的要胁,才有可能转軚。

除了监听,还会画出单位平面图,了解每一个细节。

而现实世界中,同流合污显然比较容易。香港回归后的四届政府,那些司长局长议员们,对比之下,只感到一蟹不如一蟹,劣币驱逐良币,在体制内的后浪,有多少人会觉得现任的司局长讨厌,甚至鄙视他们的所作所为?那良心何来,改变何来?而面对几乎是为所欲为的国安法,很多支持的人仍未醒觉到,恶法是针对所有人,不是你支持便可豁免。电影中Dreyman一直以为自己爱国爱党,没有受到监视。最后在东西德统一,秘密警察解散后,遇上前局长,一问之下才知道真相。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每个人都不能尽信。

他去档案室翻阅自己的个人档案,整整一部手推车的资料,就像是日记,不过是别人替你写的。当看到:「X月X日…和女友拆礼物,之后大概是做爱⋯⋯」,其震撼可知。原来每次亲热,都有另一个人倾耳细听!如今科技发展更加先进,有声有画面,高清近镜,甚至在全城任何范围做监控,完全做得到。可能我们要效法《1984》的主人翁,要找出自己家中摄录的盲点,才可以享受一点个人的私生活。

而现实是,我们和这种生活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