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婕(Chang, Yu-Chieh)
張郁婕(Chang, Yu-Chieh)

現為國際新聞編譯,寫新聞編譯也寫評論。有一個日本新聞編譯平台叫【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網站:https://changyuchieh.com/ 🔍社群帳號請搜尋: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電子報:https://changyuchieh.xyz/

熊本县产海瓜子产地造假惹议,日本养殖水产适用的「长时间法则」是什么?

近日,日本爆发熊本县产海瓜子(あさり)产地造假风波,抽验发现多数挂「熊本县产」的海瓜子其实是中国产。消息一出,北海道产的海瓜子价格飙涨,熊本县产的文蛤(ハマグリ)则连带遭受波及,应声下跌。目前熊本县政府已宣布熊本县产的海瓜子暂停出货2个月,直到问题厘清为止⋯⋯

去年10–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了日本全国1,005间零售业者的海瓜子(あさり,中文:菲律宾帘蛤,学名: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的产地,在本月1号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在3个月内累积销售3,138公吨的海瓜子,当中又以熊本县产的占8成(2,485公吨),没有发现标示中国产的海瓜子,标示韩国产的海瓜子也只占0.9%。

然而,进一步针对这些海瓜子进行DNA分析的结果,发现31件贴有熊本县产的海瓜子当中,有30件其实是进口货。至于日本另外两大海瓜子产地爱知县及北海道产的海瓜子抽验结果,则没有发现造假问题。换言之,有问题的都是标有「熊本县产」的日本国产海瓜子。

消息一出,北海道产的海瓜子价格飙涨, 熊本县产的文蛤(ハマグリ)则连带遭受波及,面临卖不出去甚至是被退货的处境。熊本县政府更在本月8号宣布熊本县产的海瓜子暂停出货2个月,直到问题厘清为止。

Photo via photo AC by YUTO@PHOTOGRAPHER

近三分之二都是「假冒国产」

日本一年的海瓜子销售量达1万2,552公吨,绝大多数都是标示「国产」。但实际上日本2020年的国产海瓜子年产量只有4,400公吨,当中又以爱知县产的1,600公吨及北海道产的1,500公吨为主,熊本县产的海瓜子只有21公吨而已,可以推估中间相差约8,000公吨的海瓜子,应为「假冒国产」。

至于外国进口的海瓜子在2021年总计3万5,370公吨,当中又以中国产(2万5,246公吨)及韩国产(1万124公吨)为大宗,中国产的海瓜子就占了7成。

每公斤价差约可赚460日圆

报导指出,2021年中国产的海瓜子总进价约为48亿9,300万日圆,换算下来中国产的海瓜子每公斤约188日圆。另一方面,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东京都中央卸売市场)的海瓜子平均售价为每公斤649日圆。换言之,如果中国产的海瓜子直接改产地,贴上日本国产的标签,就可以赚到每公斤461日圆的差价。

至于韩国产的海瓜子每公斤进货价约342日圆左右,换成日本国产的标签可以小赚一点,但由于韩国产的海瓜子进口到日本的量较少,总量和中国产的海瓜子差太多,就算业者想要藉由伪造标签来赚差价,恐怕也赚不了多少。


假冒产地早有迹象

事实上,过去就曾发现伪造海瓜子产地的事件。 2018年山口县的水产公司将韩国产的海瓜子伪造成熊本县产,事情爆发后社长遭逮捕。 2019年佐贺县的水产养殖业者伪造6,000公吨海瓜子的产地,面临行政指导。

以去年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发现,某间位于熊本县的水产业者在2019年1月2日到2月10日将611公吨的中国产海瓜子伪造成「熊本县产」海瓜子出售为例:如果以每公斤可以赚400日圆做计算,窜改611公吨海瓜子的产地就可以赚到2亿4,440万日圆。这次被抓包的611公吨还只是40天左右的总销量,如果业者长期以来都这样偷改标签的话,中间赚取的价差一定不只如此。

至少从2017年的交易纪录就有问题

不仅如此,如果比对熊本县农林水产部的统计资料,和大阪府的中央批发市场的「熊本县产」海瓜子交易纪录,至少从2017年开始,大阪府中央批发市场贩售的「熊本县产」海瓜子总量早就是熊本县产渔获量的2–4倍。

2017年熊本县产730公吨的海瓜子,但大阪府中央批发市场就卖了1,666公吨的「熊本县产」海瓜子,占海瓜子总交易量的88%。 2018年熊本县只生产527公吨的海瓜子,大阪中央批发市场卖了1,309公吨,市占率82%。到了2019年,熊本县产的海瓜子降到只有339公吨,大阪府中央批发市场却卖了1,349公吨的「熊本县产」海瓜子,市占率86%。

北朝鲜产改成中国产,中国产又改成熊本县产

有鉴于此,这次本次爆发海瓜子造假事件,所有矛头都指向熊本县。不过东京海洋大学水产资源学准教授胜川俊雄指出,自从日本在2000年修法规定食品上必须要标注产地时,就不时传出产地造假的新闻,海瓜子产地造假事件最早可以回溯到2005年。当时日本进口的海瓜子有6成都是来自北朝鲜,但很难在市面上看到标示为北朝鲜的海瓜子,因为消费者对于北朝鲜的不信任,所以业者把产地都换成了中国产。然而,2007–2008年间爆发中国产的毒饺子事件,消费者对于中国产的食品避之唯恐不及,业者才又将中国产的海瓜子改标成熊本县产或是爱知县产。


「真・日本产」海瓜子产量遽减

从前述熊本县的官方资料,很明显可以看出「真・熊本县产」的海瓜子产量逐年下降。明明熊本县过去曾是海瓜子的重要产地,难道真的是因为用中国产的海瓜子可以赚价差,才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吗?

每十年就少一个位数

根据熊本县的资料,熊本县在海瓜子产量的全盛时期,1977年年产可达6万5,732公吨。但是到了近十年,海瓜子产量在2011年掉到只有1,922公吨,2019年只有339公吨,2020年竟只有21公吨,都是直接少一个位数。

「真・熊本县产」海瓜子的产量会少这么多,和气候变迁、环境污染有关。近年气候变迁导致九州地区雨灾频传,大雨带来大量的淡水还有从上游冲下下来的污泥改变了海水水质,再加上大型公共建设也可能会破坏环境。海瓜子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也就无怪乎海瓜子的产量会遽减了。

海瓜子产量遽降的原因不明

胜川俊雄表示,日本国产的海瓜子渔获量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都是每年12–16万公吨,但从1990年代起海瓜子的产量就直线下滑,到了2020年日本一整年的海瓜子产量只剩4,305公吨,是全盛期的3%,已经可以说日本产的海瓜子几乎全灭,只要知道这个事实,就会知道现在市面上卖的廉价海瓜子绝对是进口的。胜川俊雄也提到,现在并不清楚海瓜子从日本沿海消失的原因,过度滥捕、盗采或水质的恶化、天敌的捕食都有可能是造成海瓜子消失的原因。


问题出在产地认证吗?

在事件爆发之后,目前普遍认为海瓜子产地造假问题和食品标示规定有关,或至少食品标示规定替海瓜子的产地造假问题开了侧门。

根据日本现行的《 食品表示法》,所有的食品标示必须包含:名称、过敏原、保存方法、消费期限、原材料、食品添加物、营养标示及热量、原产地。如果是混合多种原物料的加工食品,只需要标示到(日本)国产即可,可标示到更小范围,但也并未强制。若为生鲜食品(例:农产品、肉类、水产等),则依日本《 食品表示基准》须标示到都道府县或广为周知的地名。

养殖贝类适用「长时间法则」

如果生鲜食品、食材在生长过程中待超过2个以上的地点,则以待最久的地点为主,这个规定被业界称为「长时间法则(长いところルール)」。农作物基本上就是最后收成的地点为产地,所以这个「长时间法则」是以动物为主,然而,并不是所有水产都适用「长时间法则」:只有部分养殖贝类或养殖水产,才适用「长时间法则」,如果是生长过程有跨国移动的养殖水产,以待最久的地方为产地;如果生长期间都是在日本养殖的水产,则以重量增加最多的地点(往下标到都道府县)为产地。

也就是说,如果是原产于中国的海瓜子,在还没长大前就被运来熊本县,只要在熊本县待的时间够长,或是在熊本县增加的重量够多,就不算违反规定。然而,是要怎么判断海瓜子在熊本县和待在中国的时间长度及成长幅度呢?

到底是不是直接伪造产地?

根据目前拍摄到的海瓜子伪造集团举报影片,影片中是将中国产的海瓜子大量撒在熊本县的海岸「养殖」,之后再将海瓜子从熊本岸边捞起,就可以算是「熊本县产」。这种做法如果没有靠DNA鉴定,根本无法区别究竟是原产于熊本县海岸的天然海瓜子,还是后来从中国引进、撒在岸边「养殖」的海瓜子。就算是靠DNA鉴定,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方式,没有将中国产的海瓜子养殖场和广岛天然的海瓜子分开来饲养,几代下来还有可能根本无法从DNA鉴定辨识出来。

实际上,如果伪造集团想要赚大钱,根本不会想要花这个力气,先把中国产的海瓜子撒在熊本县的海岸,再把海瓜子捞起。一方面是多这个步骤很浪费时间、人力和金钱,再来是同一个地点如果撒太多海瓜子,密度太高,还有可能会造成海瓜子死亡,得不偿失。可以想见一定会有直接修改标签,将中国产的海瓜子直接挂上熊本县产的伪造集团。目前熊本县官方见解也是如此,直接伪造产地的海瓜子,总量应该比钻漏洞先把中国产的海瓜子在熊本县养一段时间再捞起来的多。

根本没有长期饲养进口海瓜子

更根本的问题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在熊本县长期饲养的外国海瓜子」。

根据熊本县水产振兴课的说法,从外国进口的海瓜子多半是已经长到3公分左右的「成贝」,这种大小的海瓜子大概已经2–3岁,有些地区的海瓜子长得比较快的话,大概也有1–2岁,这些海瓜子进口到日本之后根本不可能培育比这正常的时间,基本上连跨越一季(3个月)都没有,大概等个1–2星期就会出货。也就是说,这些外国海瓜子待在熊本县的时间,比较是在调整生鲜海瓜子出货量的暂时存放,避免一口气大量出售海瓜子导致价格崩跌。所以熊本县根本就没有、也不会做外国海瓜子畜养量的统计。

业者坦承会直接改产地

实际上,不少水产相关业者接受《熊本日日新闻》采访时皆坦承,过去参与伪造产地的作法,几乎都是从海外进口之后,直接整袋整袋改产地,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经过熊本县。这种作法称之为「原袋売り」。


做好把关、让产销履历更透明

现在熊本县表示要查明「产地伪造」的真相,并呼吁日本中央的农林水产省及消费者厅修改相关法规,让海瓜子不再适用「长时间法则」,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相关业者表示,产地伪造的问题早就有了,熊本县府难辞其咎,行政单位没有注意到当地生产的海瓜子总量和市售量差这么多,长期默许业者钻漏洞的行为难道不用负责吗?

产地伪造问题不会只限于「熊本县产的」海瓜子,其他的海瓜子产地也必须要留意整个产业链是否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此外,和海瓜子一样适用「长时间法则」的其他贝类,也可能会有类似状况发生。此外,过去也曾传出鳗鱼、鲔鱼的产地有问题。像鳗鱼多半是加工之后才贩售,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更难确认产地,国外进口的冷冻鲔鱼,则疑似有中盘商将中国的冷冻鲔鱼改成标示台湾,因为这样比较好卖⋯⋯

为了要让消费者心安,政府必须要做好把关,熊本县府如果没有办法在2个月内查明真相,彻底洗刷过去没有仔细清查,甚至有放任业者为所欲为的嫌疑,就没有办法取回消费者对「熊本县产」的信任。同时,危机也正是转机,真・熊本县产的海瓜子产业如果可以藉由这个机会让产销履历更透明,可以让消费者在买的时候,或是吃的时候都可以随时确认源头是不是「真・熊本县产」,也有助于让日本国产海瓜子的品质保证再升一级,唯有这样才有机会取回消费者的信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