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所欲言
昌所欲言

信仰|社會|生活 觀察家及實踐者

生活|社群媒体的「微解封」

从2021年4月16日开始,我关闭了脸书及IG,呈现「封城状态」。三个月后,我决定「微解封」。 「社媒封城」这段时间里,有些小小观察和心情可以跟大家分享。

2021年7月16日零时开始,FB与IG微解封啦(解封就解封,微什么,哈)!

三个月,很慢也很快。 4月的时候,台湾的生活跟世界还是平行时空呢!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居家办公、上课、生活。 5月中到现在,好像慢慢也找到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步调。不仔细想还好,认真想起来,还满佩服人类适应生存的能力,我们都比自己想像得还要强壮。

社群媒体封城及三级警戒的这段时间里,我多了很多时间可以阅读、思考、写作,或是跟身边的朋友们运动、录音、聊天,或是任何线上可以进行的活动,同时也多了很多时间思考未来和真正想做的事情,有点算是重新对焦的过程吧。有几个生活习惯是在社群微解封后,想要继续维持的:

不为了谁认真生活

社群媒体最大的引诱,就是不知不觉当中,会想要为了得到更多爱心或是回覆,而想办法「讨好」我根本也没那么熟悉的追踪者,到一个程度甚至潜意识会考虑一个可怕的诈骗话术:「如果我关掉社群媒体的话,就没有人会理我了!」

买了张露营椅,随时可以在露台认真生活

这三个月的事实证明,我没有失去朋友,反而隔绝掉很多生活里的杂讯。比方说,以前会为了要回覆IG上不那么熟悉的留言,辗转想一遍怎样回覆比较礼貌;或者为了发一张照片或限动(背后动机是希望得到爱心或回覆),不论当下在进行什么活动,总要「安排」一段时间来构思如何照相和撰文,才能得到心里预期的回馈;或者,为了维持「网路社交」,潜意识里逼着自己要去滑限动,看看别人在干嘛,点个爱心回个评论什么的,这样「好像」才维持了某种人际关系里的互动感等等。

以上提到的杂讯和需要花费的时间,在社媒封城三个月里,全部一。干。二。净。不存在!生活简单很多,拿起手机不再是为了滑社群动态,而是联络朋友家人,或是搜寻真正有用的资料,了解想要探讨的议题和内容。社媒「微解封」后,我想要的是把内心真正想讲的、想说的、想表达的,好好说、慢慢说,有条有理地说,可能频率不会那么高,不过希望每个追踪或回覆的人,也能从分享的内容里获益。社群媒体不是坏东西,坏的是使用的人,如果这段时间里我已经培养出分辨好坏的能力,那么现在就是合适的时间微解封。这点是出乎我意料的收获!

继续健身运动

三级警戒不久后,因为不能再去健身房,室友买了哑铃组。今年做完健康检查虽然数值都正常,不过肌肉量是标准范围内偏低,本来就想说要来增加肌肉量,刚好室友买了哑铃组回家,想说不练白不练,就开始吧!

从5月中到现在,不知不觉也居家健身两个月了。一个礼拜7天,除了一天休息之外,另外6天里,每天都规划不同部位肌肉,或有氧/无氧的运动项目。还记得一开始重量训练的时候,百分百体会什么叫做手无缚鸡之力的感觉——原来身体有那么多肌肉是平常上班下班之间不会用到的!从头到脚,从零开始,慢慢一点一滴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受肌肉收缩之间的张力,再一点一点感受到身体的改变。

两个月过去,明显感受到肌肉变紧实了,全身协调性和稳定度变高,身体形状也跟之前不同了。以前总觉得要健身要运动很难,现在发现其实只要找到对的目标和动机,只要愿意开始,哪怕是一开始2.5公斤的哑铃重量,经过时间的累积,都会慢慢看见进步和成果的。虽然今年夏天可能无法去海边展现成果,不过就像上一点说的,如果健身是为了别人的肯定,恐怕很快就会失败放弃,不然就是得失心会很重;如果目标清楚知道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那不错的身材,只是健康身体的副产品而已。有好的成果,当然会想要分享啊,哈哈!

傍晚吹着微风,看着远方的山和云运动,是很大的享受
不间断阅读、思考和写作

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有阅读、思考和写作,不过当生活里面塞满了滑动态、聚餐、工作时,这些活动都变成碎片化,无法有效累积成知识,更多时候是在疲累的身体和脑力下放弃。

自从三级警戒后,外出聚餐社交机会大大降低,加上关掉了脸书和IG,多出来的时间就会好好去想:「我到底现在要干嘛?」社群媒体真的让人很容易陷入或逃避现实,因为它最方便,你不需要思考,只要打开就好挂着;然而当这些选项都被剥夺时,「我是谁」、「我想做什么」等这类深刻问题就会慢慢浮现,不再是往外寻求快速的答案或意见,而是停下来,好好跟自己聊聊,甚至放空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只阅读书籍,也阅读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这段时间里看的东西不再是广泛式的,而是把内心浮现的几个议题抓出来,再根据这些议题去找精准的资料来看或分析,慢慢整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再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和取舍的标准。于是,感觉到自己不再是资讯大海漂浮里的一只小船,而是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whatever船,有方向、有目标,决定了,然后坚持地往目的地前进。

保持私人互动

这应该是关闭社群媒体后的新体会吧!工作关系,其实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广泛建立关系,满想好好认识一个人的,不过时间往往不允许。这段时间好好跟一些人聊天谈话,不再只是透过社群媒体互动的方式去互动,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互动,有两个变化:一是一起聊天的人感觉到被重视,二是自己的内心感觉到满足。尤其在这段时间,大家都不能实体见面,一通语音或视讯电话,往往就可以聊上好久。作为人的需要并没有因为转线上而消失,反而更加凸显人多么需要跟其他人互动连结(不是那种人与人的连结)。把线上的关系变成有血肉有温度,是我希望之后可以继续维持的,可以做到多少程度不知道,不过就尽力吧!

在生活里创作/冒险

有一天我在家闷得发慌,不是没有工作做或没事做,而是一股无名的烦躁。后来跟自己的感觉聊聊之后,发现原来自己非常需要「创作/冒险」,这也是一个对自己新的认识。之前还可以到处趴趴走,去一些偏远的地方或咖啡馆、餐厅等等探险,现在几乎全部时间都待在家中时,那股无名烦躁来自于没有找到管道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啊、感受啊、想要实验的东西啊等等发泄出来,全部都闷在里面,就让我觉得很焦躁。

发现自己原来需要创作的出口之后,开始在生活里找任何可以创作的机会。比方说,租屋处的小露台最近使用率很高,因为在那上面可以看见很远的山丘和树林,也可以看见日出和夕阳,有时候在上面吹个风,居家办公的窒息感就会立刻消散不见。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那个露台原本就是个放水塔的地方,还有一个生锈的支架。想着既然待在上面的时间变多了,不如就来好好整理装饰一下吧!买了露营天幕、露营椅、野餐垫,还把一些之前养在室内的植物搬出去,一下子,露台就变成一个可以随时上去吹风纳凉,或是办公或是闲聊吃饭的好地方。尤其是傍晚夜幕低垂,家家灯火刚点亮时,那时的气氛是最迷人的!

除了布置露台,这段时间盘点一下,我居然从零开始经营了两个部落格《昌所欲言》(探路客马特市),以及一个podcast《废言宿舍》!虽然都是刚起步,很多东西都还在摸索熟悉中,不过想想还真惊人,原来当我把一些东西放下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东西跑出来!这些新的挑战满足了我创作和冒险的需要,也让生活多了些乐趣和新鲜的空气。

跟朋友一起开了podcast频道《废言宿舍》

以上就是这三个月的一些心情分享,微解封之后,不知道生活又会激起哪些涟漪变化呢?可能有些东西又会不一样了吧?其实要微解封是有点兴奋又有点害怕的呀!兴奋是因为带着这些改变重新回到社群媒体中,让朋友重新认识不一样的我;害怕的是不知道三个月后的社群媒体会接纳我吗?会改变「改变的我」吗?没有答案。

可以确定的是,这三个月的经验都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份了,不论如何,我都会持续改变进化,变成更接近原始版本的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