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
Z先生

写论文的日子(15) l 大学篇- 我所经历到的学术暗黑面part2

我在大学时期做研究,所经历的暗黑面part2

虽然不满我的论文品质,却自己拿去发表

科技部大专生研究计划通过后,不止能得到研究奖金,若研究做得好,还有机会得到研究创作奖,并且再得到另一笔奖金。八月初公布计划是否通过,若要竞争研究创作奖的话,隔年三月底就要缴交研究成果报告书。于是,在计划通过后的九个月内,我势必要把计划给执行完毕。

其实经过一次的研讨会,以及一次的学士论文的撰写,我已经清楚知道方教授根本就不在乎研究的严谨度,只是在乎研究结果。在计划结果公布后,我根本就没动力动工,并且跟方教授扯说:「状态不好」,来逃避动工。只要我跟他信心喊话说:「一定写得出来!」这种我也不知道会否开天窗的话,就能够安抚他了。

到了隔年一月,返乡过年,我才开始认真动工。直到三月初才把问卷生出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问卷设计、发放和收集问卷、分析、撰写结果。以我菜鸟级的研究能力来说,短时间生出一篇论文,成果绝对是有很多瑕疵的。尤其我的分析只跑了叙述统计,以及跑了一个和谐系数,更基本的「检定」我根本就没跑。分析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一份完全毫无参考价值可言的研究结果。

即便如此,但我不知哪来的野心想要得到创作奖,我只能把更多希望寄托在前三章,希望我的写作逻辑能够说服评委忽略我的研究结果。不得不说,我确实也善用了自己的「小聪明」,让自己的研究能够步向得奖之路。因为研究室那位带我入门的学姊曾得过研究创作奖,而且她的研究逻辑跟我的研究方向很雷同,所以我就干脆模仿她的写作逻辑,把前三章的研究逻辑写得煞有其事。当时觉得复制他人的成功之道,或许也能复制同样的结局。

然而,方教授在阅读并修改我的研究报告过程中,还在靠北说:「这要得奖恐怕很困难!」他看起来不满意我的论文品质。殊不知,在研究创作奖公布的那一天,立马给他狠狠地打脸。更打脸的是,虽然他批评我的研究成果,但过几个月,我就收到某国外知名期刊的投稿通知。他在没经过我的同意之下,又把我的研究成果拿去投稿,除了打脸他的眼光之外,更显出他根本不尊重我作为研究主要贡献者是否想要拿去投稿的意愿。

而且我不知道他是有多急着要发paper,因为他除了把我的研究成果给删减成期刊的字数要求,并且翻译成英文之外,内容几乎没有修改,分析结果也没重跑重修改。我很清楚知道那份研究的写作逻辑有瑕疵,分析结果更是不知所云,而且研究的格局和分析方法,根本就是搬不上台面的东西!方教授还拿去那种知名且影响系数(Impact Factor)不低的期刊。不意外很快就被退稿,我觉得超丢脸的。

Photo by Hannah Jacobson on Unsplash

原来顶大教授也不过如此

完成科技部的计划后,我就能不要再面对学术的各种暗黑面了吗?才不呢!当时我已经念大四下学期,正在修习某一门的行销调查的课。那门课也要在期末完成一份团体的研究报告。我是在那门课之后,才产生一种「原来顶大教授也不过如此」的想法。

那门课的教授,我称她为「阿媚教授」吧!阿媚教授的课要求修课学生,在期中前,就要跟他讨论出研究方向。因为我本身有过研究经验,所以我在跟阿媚教授约meeting的当天早上,才跟组员讨论并确定研究变项,直接套用我之前研究的逻辑,修改成符合课堂报告的主题。因为我之前做的是行销设计的东西,虽然阿媚教授也是行销领域专长的,但她完全不懂设计。在我们提出研究方向之后,阿媚教授HIGH爆,觉得我们的研究特别有趣。于是,第一次的meeting这样就唬弄过去了。

到了期末报告产出后,阿媚教授更是对我的研究结果赞誉有加。整份研究确实是写得煞有其事,但仍然有非常多蛮严重的瑕疵,例如:由于我们是自制问卷,是提供一些我们自行设计图片供受测者做选择,这样的问卷理应要找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确认,拿去测试才较能降低研究偏误,但我们根本没时间做!光是这样的问题,就足以让整份研究有极大的漏洞。然后分析方法有很大的修正的空间。而且,因为时间不足,所以样本数也只收了百多份,根本就不够。当然,作为课堂的期末报告,这样规格的研究,应算是诚意十足的。

就在报告完成之后,有一天方教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他说,因为阿媚教授提到我们组别的期末报告写得还不错,看看是否要拿去投期刊,然后就挂上他、阿媚教授和我的名字。听到这里,我一肚子火!首先,方教授从头到尾根本就没参与研究,也没指导我这门课堂报告,凭什么要求把这份研究「授权」给他,并挂他名?再来,纵使阿媚教授是授课老师,她除了在第一次meeting跟我们讨报告方向,以及在期中、期末课堂报告中,基本上就只是在「赞美」我们的报告内容,也没有提供什么实质的建议,挂上她的名字也很不合理。

当时作为一位大学生,我都可以意识到这份研究根本就有不可逆的大漏洞。虽然投稿到三流期刊不是问题,但作为顶大的教授,多少还是要顾及一下自己的学术名声吧?这种大漏洞的文章,不沾边不是最好的吗?然而,阿媚教授自始而终不仅没有发现研究的漏洞,而且还觉得挂上自己的名字并没问题。这不单单只是学术论文的问题,还看得出阿媚教授的研究实力让我感到困惑。我后来得出一个心得是:只要做教授不懂的东西,其实也可以轻松蒙蔽过去,顶大教授也不过如此。

虽然整份报告,我算是主要贡献者,基本上我有较大的权力决定是否要把它给「让」出去,但我最后就以其他团体组员不允许作为理由,拒绝了两位教授的要求。方教授还碎念说:「他们也没什么在做事情,为什么不让你发表?」虽然我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脸,说出这番话就是了。

纵使报告有瑕疵,但我也花了不少心思产出这份研究结果,我仍希望有机会公开发表它。于是乎,我找了组内另一名贡献也蛮多的学妹,一起修好这份研究,然后拿去研讨会和一般的期刊发表。我们也不敢求助人任何教授,一方面也不知道系上还有哪位教授可以协助,毕竟我们突然丢出一份研究,然后找其他教授协助指导也很奇怪;另一方面,即便找到,也很怕这份研究成果又会被教授强迫不合理的「授权」。最后,在课堂结束后的一年左右,我们靠自己把研究给发表出去了。

虽然很不喜欢这样的学术氛围,也对这样的情况很失望,但这似乎也是一种无法除去的常态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