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
王庆民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希望为没有话语权的边缘人群发声者;致力于改善民权民生,做些实事

尹熙悅訪美與對韓外交轉型的歷史背景與現實原因

尹錫月總統訪美標誌著韓國從追求中美平衡轉向美國。這種變化讓希望韓中友好的人感到難過,但客觀上是不可避免的。韓中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沒有妥善回應和回報韓國的恩惠。希望中韓兩國未來能恢復友誼。

韓國外交轉型的歷史背景與動因

上週,韓國總統恩時訪美,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在國會發表講話,達成一系列重要協議。尹希岳在國會講話中,公開讚揚美軍在朝鮮戰爭中保衛朝鮮的戰績,並特別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奇蹟般突破”中國12萬軍隊包圍圈的歷史情節。長津湖之戰。尹夕月的話,不是簡單的歷史故事,而是美國在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現實立場表達。

在隨後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議上,政府與拜登政府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包括定期部署美國核潛艇、加強美韓軍事情報交流等。通過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一貫立場,韓國已經完成了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的外交過渡。加強韓美同盟名義上是為了對付朝鮮,但隱性(或半顯性)對抗的目標顯然包括中國和俄羅斯。

從1990年代到現在,韓國​​在西方和非西方陣營中長期採取相對中立的外交立場,不管中國和美國。尹夕月此舉顯然顛覆了這一外交傳統,或者說回到了冷戰時期韓國軍政府的立場,親美親日朝中對峙。

那麼,韓國立場突然轉變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促使和改變了韓國對中國、美國、日本和其他外交關係的立場?現在,韓國​​的外交轉變將如何影響韓國、美國、日本、東北亞乃至世界的局勢?

1945 年日本投降後,半島一分為二,1950-1953 年爆發戰爭,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朝鮮和韓國作為一個民族,成為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犧牲品。冷戰期間,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盟友。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和西方陣營的一員,也是韓國的重要盟友。中國和蘇聯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盟友,當然也是朝鮮的敵人。

隨著 20 世紀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兩大陣營關係的緩和以及冷戰的結束,韓國逐漸改善了與中國和蘇聯(及其繼任者俄羅斯)的關係。隨著韓國民主化時代的開啟,與朝鮮和中國比較親近、仇視日本和美國的左翼進步派可以取代右翼軍政府。韓國的外交政策也從站在美日一邊的“一邊倒”轉變為積極促進韓日友好、維護美韓軍事同盟和韓日經濟一體化。這對中國和北方的朝鮮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幫助。這在金大中和盧武鉉政府期間最為明顯。

右翼保守派政客李明博、朴槿惠在位期間,對朝鮮採取強硬敵對態度,加強與美日關係,但對中國仍保持友好積極態度.作為交換,他們提升了韓國。這與中國作為韓國非常重要的經貿夥伴的經濟發展迅速和規模龐大有關。韓國還希望中國對朝鮮施加影響,以遏制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導彈併入侵韓國的企圖。

韓國近年來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還有更久遠的歷史原因。朝鮮半島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影響,例如半島長期使用漢字書寫其母語(近幾十年逐漸廢止),風俗習慣、人際關係、日常生活中也模仿漢字。中原文明。甚至在明朝時期,明朝還不求回報地出兵幫助朝鮮李朝抗擊壬辰戰爭(即臨津戰爭)。所有這一切都為韓國許多人造成了強烈的“親華情結”。

相反,由於歷史上日本多次侵略朝鮮半島,對朝鮮半島進行殘酷的屠殺、掠奪和殖民統治,大多數朝鮮人打心眼裡痛恨日本,與日本合作是發展經濟和對抗的最後手段. 只有與朝鮮。另一個盟友美國與韓國人沒有強烈反感的文化聯繫,但韓國人不願被單一霸權統治。

因此,韓國從官員到民間,很多人都希望靠攏中國,疏遠日本,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進行相對平衡的外交。這也是民主化後韓國對華友好政策的民意基礎。

那麼,為什麼韓國外交現在放棄了對華友好政策,轉而加強與美日的關係呢?

當然,一方面是由於韓國國內政局的變化,即親華左翼勢力在總統大選中落敗,親華右翼勢力力量被削弱。反觀美國、日本、韓國的對華友好政策,並沒有給中國帶來足夠的對等和相應的補償,因為韓中之間存在更深層次的矛盾和對抗。

如前所述,韓中友好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中國遏制朝鮮,防止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導彈威脅韓國的安全。然而,20年來,朝鮮執意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在邊境地區挑起流血事件,挑釁韓國,中國始終無法阻止。以中國為首的“六方會談”持續了數年,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最終無疾而終。中國為斡旋朝韓關係、解決朝核問題而採取的其他措施沒有實際效果,甚至助長了朝鮮的核發展和其他武器活動。事實上,中國已經失去了對朝鮮的約束力,無意採取更強硬或更激進的措施來糾正朝鮮的倒行逆施。

朴槿惠政府末期“薩德”進入韓國意味著韓國不再指望中國解決朝核問題,中國逐漸與朝鮮結盟,甚至將朝鮮視為假想敵。韓國。而隨著中方在強烈抗議後默許事實,韓國反華、親美、親日勢力進一步壯大。雖然女友事件後朴槿惠下台,親華的文在寅上台,但薩德仍在韓國部署。

此外,進步派和保守派都期望以韓國為首的朝鮮半島統一。他們還希望中國能夠幫助統一朝鮮半島。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並沒有追求朝鮮半島統一的意願。反之,中國則繼續在半島北部支持金正恩政權維護其統治,分裂半島。這讓韓國各派對中國都不滿。

在日本方面,中國不像韓國的進步勢力那樣強烈反日,而是盡量不在利益問題上與日本真正敵對。例如,韓國熱衷於合拍一部古今合作的抗日電影,而中國出於對中日關係的擔憂,不願在影片中表現出強烈的反日情緒,因此相關進行了拍攝。它已經擱置了很長時間。在強徵慰安婦、強迫勞動等涉日問題上,中方認為日本的感受比韓國的感受更重要。於是,韓國的抗日親華勢力冷淡了,對華合作的熱情也煙消雲散了。

韓中友好關係難以為繼的根本原因是兩國政治制度的差異和中國近期的政局變化。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韓國逐步走上民主化道路,社會自由水平、言論自由、民眾的人權和維權意識與日俱增。然而,中國從正規部門向私營部門的轉變是另一幅圖景。

因此,韓國和中國相互排斥,官方意識形態和民族價值觀存在巨大差異。在韓國人眼中,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四面八方傳播文明的中原漢唐宋明朝代,而是“回儀變態”後的蒙元滿清。

近年來,中國政局越來越不容樂觀,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社會更加封閉。從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它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這引起了包括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不滿和擔憂,使他們認為中國不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親華的文在寅也無法扭轉韓中關係惡化的趨勢。而右邊的尹惜月,則決定來個完全合情合理的轉彎。尹熙悅在美國國會演講中強調倡導“自由民主價值觀”,也公開解釋了韓國親美疏遠中國的根源。

但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內外政策和民族價值觀顯然在中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這意味著韓中關係長期內難以改善。未來。韓國將放棄親華路線和平衡外交,成為美日韓美同盟的堅定成員,對朝鮮和中國採取對抗態度已是既定事實。

對此,筆者深表歉意。中國與朝鮮半島自古以來交往密切,兩國友誼源遠流長。中朝兩國雖然敵對,但這並不是兩國大多數民眾的意願,而是有許多不可避免的內外原因。兩國都是擺脫日本殘酷殖民統治、深受美蘇霸權侵略的民族國家,都曾遭受過同胞被殺、四分五裂的民族悲劇,本應合作消滅他們的同胞。而不是踏上殖民迷霧和帝國殘餘敵對行動的道路。 1990年代以來中韓兩國廣泛而密切的交往,證明了兩國和兩國人民合作的巨大潛力。現在韓中關係再次降溫,責任不在民眾。

筆者認為,目前的情況只是暫時的(即使持續下去),未來中韓兩國將重建友誼,共同實現東北亞繁榮,成為互惠互利的國家。促進世界和平與民主的力量。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