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
丰南

真相没死,只是你不再相信了。

中共60世代後生可畏

前幾天,在陝西省發生一則非常不太起眼的調動。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平級轉任陝西省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如果再補充一些其他信息,就知道這次調動的意義了。

王曉在2013年時,就已是青海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

之後在2015年,還轉任了西寧市委書記。

大家應該知道,省會市的市委書記和省裡的常務副省長是省委常委成員中最有價值的兩個崗位。因為離中共中央委員會的當然委員——省長這一職務最接近,甚至近年還多次出現這兩個崗位跨越了省委常務副書記這一三把手,直升省長的案例。

但是,王曉在2020年底時,卻從西寧市委書記轉任了陝西省委宣傳部部長。雖然仍然是省委常委,但可想而知,這是一次擱置。

而如今他能從省委宣傳部部長轉崗到常務副省長,看似“回到原點”,可對他來說,這堪稱“重回一線”,意義相當重大。

關注王曉究竟是在關注什麼呢?

是關注他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也就是共青團中央的二把手)。

前途有為的王曉

事實上,他也是全黨唯一一位,在這個層級的(即,離省長最接近的副省部級崗位,如省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省會市的市委書記),有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履歷的官員。

昔日新星濟濟,如今只剩這一株“獨苗”,令人唏噓不已。

有關黨內派系的博弈當然是主因(在共青團的相關分析上,這一派系分析框架還未過時)。但是本文想給大家一個其他視角,講講年齡優勢的分析。

而年齡優勢的起源,譬如和文化大革命的關係、再譬如和胡耀邦等人的關係等等,本文也略過,以免偏離重點。

例如,就算是被"擱置"了9年,這位出生於1968年的王曉,仍是如今全黨最年輕的常務副省長之一,可見他當年的年齡優勢之強。

就好比今日若是出現一個1978年生的省委成員,必然讓全社會矚目 (當前還沒有這麼年輕的)。

而他升任副部級時是41歲,也就是相當於今天一位1981年生的干部升任此級別(當前也沒有這麼年輕的);他升任中央直管的正科級時是35歲,相當於今天一位1987年生的干部升任此級別(當前更沒有這麼年輕的)。

更可怕的是,他並非孤例,當年整個共青團體係幾乎都是如此。

如此年齡優勢的加持下,即使是坐攢履歷都能“無災無病到公卿”;更不必說當時,共青團可是個基本都能外放實職的快車道。

畢竟在我國的科層制中,年齡就是資歷最實在的基石,而資歷是攀登的最重要基礎。

這差別極大的年齡優勢,帶來了很不好的後果。即,年齡優勢成為了所有學生幹部梯隊優先搶占的目標,而非其他。

這意味著在升職這條路上,若想要往高處走,每升一步,都必須保證自己是同齡人中最年輕的那群。如果慢了步,你會立刻被梯隊拋棄,或是培養強度、投資力度大幅下滑,因為你的上限肉眼可見地降下來了。

舉個例子, 你有4個手下, 都是正科級, 分別是40、45、50、55 歲,而你有一個舉薦其為副處級的名額,你會選誰呢?

在過去,你一定更傾向於選40歲的那位,因為這位年齡優勢最大,坐攢履歷“無災無病到公卿”的可能性最大,你舉薦的回報期望值最高。

即便45、50、 55歲手下的能力也許更強,但沒用,因為有時候下一步的升職競爭中,能力不是唯一要素。但佔位置等機會絕對是最穩妥的佈置。佔著、等著的時間能維持越長,機會就越多。

被習近平怒批"高位截癱“後被貶官的原共青團一把手秦宜智(1965年生),現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因此, 45、50、55 歲的定位和未來規劃就很清晰了,就是40歲那位的副手、手下。年紀越大的地位越低,因為培養價值越低。

這一定會導致45、50、55歲的幾位手下嚴重不滿,不僅不滿於要聽一位40歲”弟弟”的指揮,更不滿於這個規則下自己難有出頭機會。

這種不滿如果不能得到紓解,這個梯隊就無法維持穩定。甚至共產黨本身都不太能指揮得動、指揮得好這些充滿怨氣的干部。

而紓解的方法,就是“拿實惠換前景”——對 45、50、55 歲的那幾位通過升職上的默許和縱容,換取他們和你、和40歲乃至和共產黨的鼎力合作。

這顯然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在2012年後,中共中央開始重視起這個問題,而最現實的方式,就是壓縮年齡差距,讓有能力、有“上進心”的干部,都有力爭上游的機會。 .

比如,當前省委常委的成員,其出生年代分佈,都在1963-1975之間(指換屆後,換屆晚的省委,其前數改為1964),1963-1964一部分,1965-1970一部分,1970後一部分。其中,1970後的數量是被嚴控的,當前每個省委只有2人,1975的更是極為罕有。

而比省委常委其他成員高一等級的省委常務副書記,目前出生年代分佈(換屆後)主要也在1963-1966之間,以1964為主。

曾任上海市副市長的上海本土幹部、現任貴州省政法委書記的70後時光輝

相比之下,王曉當年在青海省委,和最年長的省委常委成員的年紀差近15歲。平均數和正態分佈寬度,更是和現在不同日而語。所以,像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捷(1970年生);貴州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時光輝(1970年生),在今年的換屆中也將很難進入省委三把手之前的職位(注意,我說的僅僅是很難,但不代表完全不可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陸昊是王曉在共青團時期的團第一書記。那麼這次對王曉的解凍,是否也意味著陸昊會在下半年的二十大上更上一層樓呢?我在此給出陸昊兩個可能的去向:中央書記處書記、或國務委員。但也不排除陸昊繼續升遷較慢的可能。

話說回來,正如剛才的好幾個例證(當前也沒有這麼年輕的)所述,現在對過於年輕幹部的拔擢,也不再被允許,年齡優勢的直通車被基本關閉。

儘管年長未必代表保守,年輕未必代表開明。但從習近平角度上,年齡梯隊的更“合理”建設,不僅可以讓各級幹部更有上進心和乾勁,還能從機制上加強“習式廉政建設”——用職務的升遷來補償被打壓後損失的腐敗收益,可謂是一種權術平衡術。

當然,偶爾也會有一點的滯後。比如中共中央委員會裡65後的梯隊稍有青黃不接,需要人為補充。因此,在這一兩年趕上三年從正科到正部的火箭拔擢的65後乾部,就特別幸運地拿到了時運的彩票——例如福建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趙龍(1967年生);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1965年生)。

那麼最後,去共青團的話將來還有前途嗎?答案是地方可以,但是中央不行。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