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郭晶

女权主义者

寫了77天終於可以停下來了|郭晶的武漢封城日記|4/3-4/8

武漢戶外玩耍的人

4月3日

昨天,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說要繼續強化小區封閉管理。很多人在中國新聞網發的相關微博下留言說讓政府發補貼,期盼真正的解封。

有人說:“發點現金吧,兩個月沒有收入,還得還房貸。”

有人說:“兩個多月了,沒見到任何政府的愛心菜,都是高價買,雞蛋2塊多一個,蔬菜也老貴,甚至至今沒吃過一片肉,政府的凍肉,數量有限,社區說只給家裡有老人的。工資,績效已經損失過萬了,再這樣下封下去,只能8號申請離漢,去外地重新找工作了,不然這一年入不敷出了。”

有人說:“逐漸給武漢的人都檢測了吧。不然這每天都是零,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的日子什麼時候才結束?”

有人說:“武漢的封城是心理上的封閉。我一朋友,車子在另一個房子,現在要回幾公里外的家,都做了好長時間心理建設,現在還是沒敢動身。我爸說,什麼時候能隨便走了,才叫解封。”

解封一個城市的交通容易,想要把封閉的心打開卻是一件難事。儘管武漢的疫情在好轉,很多人還在擔憂疫情的二次爆發,精神還在受折磨。大家現在都如驚弓之鳥,交流復工經驗的群裡有個人買了一個新的冰箱,說:“為可能第二次爆發準備了一個大冰箱”。

很多人已經停工了七十多天,復工也困難重重。武漢人的生活越來越拮据,政府要有相應的措施保障人們的生活,不然新的社會悲劇就會發生。很多人都在呼籲政府給武漢人發補貼,但政府一直沒有回應。

昨天的晚餐是蒜苔肉絲加稀飯。

今天的太陽被雲遮著,只是偶爾出來晃一下。院子裡的人少了一些,不知那些常下樓散步的人是不是出了小區。

上午,有人在群裡艾特物業主任,問:“殷主任,還可以團雞蛋嗎?”

物業主任說:“現在都可以到超市購物,所以社區也不組織團購。對不起。”

有門路的女人在群裡發起了團購雞蛋的接龍,16元30個。

現在,外賣平台上開的店鋪還是比較少,有的店要滿500元才起送,很多店裡蔬菜的品種也有限,我還是用X了麼買菜,因為我不想把有限的出門時間花在排隊上。現在我可以自己買菜,吃得也沒有那麼單一,我感到非常滿足。

今天我買了豌豆角,可以直接炒著吃的那種。我之前團購過的豌豆角原來是甜豌豆,這是後來一個網友告訴我的。甜豌豆外面的皮太硬了,一般都是只吃裡面的豆。我買了新的刀,今天也到貨了。

下午,有個業主在群裡發消息說:“各位街坊,清明需要紙錢,10分鐘後樓下自治辦公室門口有。”我往窗外看,他在樓下擺了個攤。晚上7點多,有人在樓下燒紙錢。

4月4日

今天是個被安排的集體哀悼日。有人去了武漢的公祭台,普通人是不能進入會場的,進入會場的也都是男性。一些人寫的哀悼文也被404。

這些集體的哀悼並不是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放置自己的哀悼的,而是企圖通過集體的形式渲染一種感動來消解人們的憤怒。我們沒有參與集體哀悼的資格,但我們可以拒絕被這種扭曲的形式主義所感動。

有人因不公正而死去,政府就把他們奉為英雄,讚美他們,卻沒有問責,沒有反思。社會不能總是製造逝去的悲劇英雄,而要切實對逝去的人和還活著的人負責。

很多醫護人員至今沒有拿到補助。丁香園昨天發了一條微博,問:疫情期間,你們醫院疫情一共發了多少補助?很多人在評論裡說沒有收到補助,有個人說:“0,表填了一次又一次,最後啥都沒有。”

很多人心裡的哀悼早就開始了,也不會在今天之後停止。很多人在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和銘記。為了銘記,我們還要和404做對抗,我們在看到一些文章的時候會擔心被刪,就截圖保存圖片。有個朋友說她甚至想過24小時錄屏。這個社會真是荒謬。

昨天的晚餐是荷蘭豆炒臘腸加稀飯。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每個陰天我都在盼望陽光,但今天的陽光卻有些諷刺。我對被安排的集體哀悼極度地厭惡,不想參與,隔離自己,暫時逃離荒唐的世界。

10點,窗外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外面工地上、馬路上,很多人都停了下來進行默哀,但也有工人繼續在敲敲打打,有路人依然在趕路。這些人並非沒有哀悼,而是在帶著哀悼前行。

我在家裡做清潔、整理房間,桌布換下來一個多月了,洗了之後我一直沒有再鋪上去。

下午,小區群裡有人問:“請問小區還有土紙賣嗎?”昨天賣紙錢的住戶在群裡留了個電話,說:“有街坊反應需要紙錢的,打這個電話。”

桐桐家長在群裡發信息說:“405的小哥哥下樓來玩呀,桐桐妹妹在樓下等你。”

有門路的女人幫大家團購的雞蛋到了,她就在群裡提醒大家下樓拿雞蛋。有個住戶說:“等下行不,搞娃在。”有門路的女人回復道:“門牌號多少?我放你家門口。”

“1002”

“好滴”

“你們沒發完就不急著送上來,我等下下去拿。”

有門路的女人說:“放門口了。”

4月5日

人要做到真誠地發言是極難的一件事。人多大程度上能對自己真誠都是一個疑問。要想讓人真誠地表達,需要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可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舉報和訓誡的社會中,那我們又怎能不提高警惕呢。我們都不得不忙於成為倖存者,但總是有人在這個過程中努力成為抗爭者。

昨天的晚餐是土豆、胡蘿蔔燉排骨加稀飯。家裡的胡蘿蔔終於吃完了,我有如釋重負的解放感。

這幾天,旁邊的工地晚上也在施工。封城後,我打開的感官依然很靈敏,一下子還關不上。我又要重新適應不被噪音干擾地安然入睡。

今晚受Matters的邀請做分享,主題是“疫症之下, 寫作作為一種社會行動”。寫作是我不熟悉的領域,就多花了一些時間做準備。寫作是封城中意外的嘗試,有很多對自我的挑戰。

寫作中的自我懷疑和鬥爭是很大的考驗,我也會偶爾不確定自己寫得好不好,是否有價值,幸好有一些讀者的反饋,也有朋友給我一些建議。

我幾天沒出門有點悶得慌,下午4點就到樓下走一走。本來沒打算要出小區,因為我在抗拒出門被審批和記錄。下樓後我被機器的噪音所包圍,在小區裡轉了幾圈還是忍不住出了小區。日常生活裡真是充滿了很多微小的鬥爭和掙扎

保安在我頭上“打了一槍”,告訴我:“36.2℃。”


我往江邊走去,走到紅綠燈的地方,看到對面有人在等紅燈,我也停下來,然後意識到紅綠燈開始重新起作用了。江灘的管理員也在我頭上“打了一槍”,說“37.3℃”,似乎溫度有點高,他問我:“有沒有健康碼?”我說:“有”,他也沒有要求看,只是說:“有就行”。


今天江邊很熱鬧,江邊也重新開始了施工,不過沒有大型機器在運作。江邊有釣魚的人,跑步的人,還有很多家庭都“出洞”了,江灘邊小孩的遊樂區、健身區有很多戴著口罩奔跑、遊玩的小朋友。

有個女孩的爸爸看到別的小朋友帶了面罩,就跟女孩的媽媽說:“我們也買個這個吧。”女孩的媽媽說:“她不喜歡戴帽子”。

回家的時候路過一個公交站,有個老人家因為沒有健康碼就被拒絕乘車,有兩個警察在處理,其中一個警察在打電話,像是請示。接著,他們把老人家帶去開證明。

打電話的那個警察說:“你年紀這麼大了,在周圍買東西就好了。”老人家在辯駁著什麼,我沒聽懂。人們的出行自由已經受到了限制,年齡不應該再是限制出行的理由。

路邊開的飯店更多了,不過門口大都攔住,或者貼著“不接堂食”的標識。

有個水果店的門還關著,裡面的水果已經腐爛了。

有幾家理髮店開了門,店員都穿著防護服,店裡還沒有顧客。

今天看到了武漢4月3日起開放婚姻登記的新聞,回家的時候就拐到家附近的婚姻登記處。我走到婚姻登記處已經5點了,門還開著,不過沒有人。門口貼著“公告”、“流程圖”、“離婚協議書”等文件。

我走上去問工作人員:“你們什麼時候開門的?”她說:“先掃碼預約”。

“我不辦理,就是想問問現在來登記的情況,結婚的多,還是離婚的多”。

“都多”

她看上去有所防備的樣子,我沒再多問,就走了。

回到小區裡,那個放戲曲的男人坐在快遞櫃前的椅子上喝啤酒。物業辦公室門口有人在洗車。

4月6日

有個網友看到我的日記後,今天也寫下了“我的疫期生活”。這是一種奇妙的聯結和改變。我們互相不認識,但TA在看了我的日記後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這是我在第一天寫下日記的時候所沒想到的。在充滿壓制的社會裡,社會行動帶來的改變更加難以預測。然而,我們常常也會有意外的收穫。

我16年曾到一個高中做過一次分享,後來跟這些學生都沒有聯繫過。有個女生去年高中畢業,她重新找到我,說我那次的分享對她有很大的影響,讓她成為了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現在開始做一些志願工作,已經成為一個行動者。

很多人問我“堅持行動的動力是什麼?”人的改變是其中一個。我們的發聲和行動像是喇叭,它在向外擴散聲音,它必然會影響到一些人,有些人會在某種契機下成為我們的同路人。

昨天的晚餐是蒸餃。

昨晚,有住戶在小區群裡發了一個“疫情通知”,內容是附近的恆大首府小區被暫停了“無疫情小區”的認定,因為有個醫務工作者於4月5日在單位組織的血清抗體檢測中呈陽性。這名住戶和兩名密切接觸者已被隔離。另外一個住戶也發了一個被暫停無疫情小區認定的情況說明。沒有人回應。

早上,群裡有人發了一個“被取消無疫情小區”的表格,裡面顯示共有71個小區被取消了無疫情小區的認定。她接著說:“我們要共同努力保住我們無疫情小區的牌子!”

有人發了一個《解封贈言》

解封不解封,

莫在外面瘋!

萬一奪了冠,

人財皆兩空!

管好兩隻腳,

口罩把嘴封!

生命最可貴,

健康記心中!

今天的陽光很暖,我中午11點多下樓曬了會兒太陽。小區院子裡很少人,放戲曲的男人拿著一瓶啤酒邊走邊喝,走到垃圾桶那裡,他停下來了,撿了一個被丟掉的、外面泛黃的不銹鋼盆,拿著回了家。


小區群裡有人發起了一個團購魚的接龍。

4月7日

昨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有人說到,很多人在閒魚這樣的二手平台上賣東西,準備離開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大家賣什麼的都有,洗衣機、電磁爐、電腦、優惠券、健身卡、過期了的精華乳等。

有人把自己的貓標價0.2元,寫著“離開北京了,愛心小伙伴拿走吧,對她好點。送投食器,貓糧,罐頭,貓砂盆”。

我們這些外來者為了尋求個人發展來到大城市,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較高,很多年輕人的收入只能勉強保障生活。大城市的社會資源更多,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多的嚮往。

而如今,很多人看不到希望,不得不回到曾經自己努力離開的小地方。回到小地方的人可能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工作和生活極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干涉,而這可能也曾是他們離開的原因之一。

昨天的晚餐是香菇炒肉加雞蛋餅。

今天陽光很好。中午,我出小區去江灘散步。我隔了一天出門,柳絮已經開始滿天飛了。大家都戴著口罩,也不會出現不小心吸入柳絮的意外了。

花壇裡的紫葉酢漿草開了花,深紫色的葉片配著淡粉色的花瓣。紫葉酢漿草是一種常見但很多人叫不出名字的花。如果不是寫作,恐怕我也不會去查它的名字。

有個花壇邊上放了兩個精心包裝的花束,花束看起來像是自己在路邊剪的一些植物,植物的葉子已經枯黃。這應該是誰用來哀悼的花束。

江邊的人比較少,有帶著女兒的媽媽,有推著輪椅走路的老人。

有三個女人圍著一個石凳在野餐,石凳上擺著油燜小龍蝦、田螺、聖女果、綠茶等,她們有說有笑地吃著,特別歡樂。我默默地嚥下自己的口水。

我去了超市,進入前要掃碼、被“打一槍”、登記姓名和電話。超市的供應很充足,米麵糧油、蔬菜、肉、速凍食品、消毒液、洗手液等都很齊全。

有個人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麵罩,全副武裝地在買菜。我買了一些蔬菜、豆沙包和辣醬。

回家的路上,看到花圈店和腰花麵店重新開了門。

這幾天有人問我:“武漢現在是否回到了封城前?”“回到”包含著人們的一種期盼,人們期盼可以結束現在的困境和危機。可是武漢經歷了一場災難,封鎖中的人受到了創傷,這段時間無法抹去。

總是懷念過去的人通常都沒有未來。如果未來充滿了希望,誰會總是留戀過去呢?武漢無法回到過去,武漢的人也無法回到過去,我們只能帶著傷痛往前走。

4月8日

今天,武漢恢復了和外界的交通流動,被稱為“解封”了。從疫情的角度來看,解封當然是一個重大的進展,說明武漢的疫情在好轉。可武漢市內甚麼時候可以解封?被禁錮在恐懼中的人們什麼時候可以解封? “點亮武漢”再次製造了一種集體主義的浪漫,武漢城內人們的困境被掩蓋和抹殺。

疫情帶來的後遺症和次生災難還在繼續。有些新冠肺炎痊癒的人身體會留下一生的後遺症,他們未來的生活如何保障?住在其它地區湖北人外出遭受的歧視武漢人能倖免嗎?那些因為疫情破產的公司、失業而難以找到新工作的個人該何去何從?這些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動用大量的社會資源,個體很難做到,需要政府制定全面的措施去應對這些社會問題。

災難在我們心裡留下的創傷更加難以講述,可它對一個人的影響往往是一生的。我現在偶然想起小時候被打後蜷縮起來的自己,還要再安撫一下當時無助的小女孩。

不過,我的封城日記終於可以停下來了。日常的堅持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除了像一日三餐這樣的必須活動,我們能每天堅持做的事很少。某天不出門,我可能會懶得洗臉,偶爾晚睡的時候也會不刷牙就睡。生活本也不必幾十年如一日,不然怎麼體驗到世界的多彩和豐富。

開始並堅持寫77天日記不是我計劃中的事情,但卻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寫作是一種對話,和自己的對話,和他人的對話。這77天裡,我既是親歷者又是觀察者。我觀察和記錄自己的情緒、周圍的人和事。

這樣的雙重身份讓我對日常生活更加警覺,也促使我對人們的關係多一些思考,比如觀察小區群裡住戶們的互動,看到災難中人們的被動和無奈,也看到人們又如何主動聯結和互助。

我停止寫日記,但不會停止發聲,也依然期待和更多人建立聯結,一起成為社會改變的一部分。

昨天的晚餐是絲瓜炒肉加稀飯。

今天陽光很好,這幾天溫度也升高了,白天有二十幾度。小區裡有個人取快遞的時候只穿著短袖和短褲。

我不想接受進一步監控,還在和實名乘車做抵抗,拒絕坐公交和地鐵。我的出門時間依然是兩個小時。我沿著臨江大道騎車,路過中華路7號碼頭,入口被黃色水馬圍欄圍了起來。上面貼著"溫馨提示":“請掃健康碼”,旁邊貼著一個二維碼,寫著“行程上報,人人有責”。乘客掃碼後還要進入一個測溫通道。

武漢長江大橋上的行人和車輛並不多。橋下一側江邊的藍色圍欄還在。另外一側不少人在拍照,有人在拍城市,有人在自拍。

我拐到司門口商業街,不少服裝店、生活用品店都開了門。很多店門口貼著各種溫馨提示、復工復產告知書等文件。一些開門的店門口的音箱在重複放著“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大家保持佩戴口罩,並間隔至少一米以上,有序排隊。”有的小店門口儘管貼著“請配合出示綠碼,量體溫”的提示,但大概人手有限,也沒有強制要求出示健康碼和量體溫。

很多路依然被藍色圍欄封起來,只留了一個口供人出入。有個女人在路邊走著,也不避諱路人,就從一個藍色圍欄的裂縫裡鑽進了“圍城”裡。

馬路上掛著橫幅,上面寫著“少出門少聚會,減少傳染的機會”。

小區群裡,有門路的女人今天又發起了一個團購,有A、B套餐。

A套餐:內脂豆腐1份+芹菜1.2斤+花菜2斤+萵苣3斤+土韭菜1斤;贈送小香蔥一把(總重量約8斤)=25元/份

B套餐:內脂豆腐1份+芹菜1.2斤+生菜2斤+胡蘿蔔3斤+土韭菜1斤;贈送小香蔥一把(總重量約8斤)=25元/份

有三個住戶參與了接龍。

The End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