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輕旅

樂馬
·
·
IPFS
·

小河清波趕走燠熱,綠蔭垂柳迎來清涼,不禁想起鄭愁予詩中的江南,雖然沒有像詩裏靜謐,人聲帶來熱鬧,漾著人氣,這才是人間蘇杭。

如果沒有這一帶綠波,此次旅程體驗一定大打折扣。水能調和萬物,再雜的事物也能協調寧靜,對於江南水鄉是種憧憬,幻在夢鄉裏的羅曼蒂克。小橋流水映在眼簾,舟船輕輕劃過水道,仿佛從詩中迸出來的景象。

古舍依偎,水流悠然,石橋上、水岸旁有著穿著漢服的女子,漢服與石橋水道同為江南的美好印記,不只搶奪遊客鏡頭,也讓我們感受曩昔「粉汗為雨,羅紈之盛」。

持傘走過青石路面是種風流,想像當年古人煙雨相攜,傘下上演過多少關於送往迎來、纏綿悱惻的逸事。數百年前遊人如織,數百年後依然有人慕名而來,水鄉乘載這方土地數個世紀,仍然活力充沛。

走累了就坐在石頭欄桿,看來往各色人種,各樣語言匯集。春撩漣漪,昆曲相伴,頗有幾分古意,只是這昆曲是店家用錄音機放的,街邊亦有喝茶聽曲的店鋪,相當典雅,宛如時光隧道,享受十八世紀的休閑。

沿流水漫步徐行,水道交流處望見拙政園與蘇州博物館相鄰,一古一今的絕美建築互為輝映,誰也沒搶走誰的亮采。紫色的花兒攀墻而出,替白墻增綴顏色,一片白中幾點紫更顯耀眼。夾在中間的是忠王府,忠王府記錄著百年前這個魚米之鄉、富饒之地飽經戰火,太平軍、清軍在此交鋒,一時人間天堂失去璀璨。如今戰火已逝,成為歷史一頁,變成博物館中的文物。

拙政園累積數百年園林精華,一旁的博物館更是通透吳地上下五千年,將吳地光陰分門別類,清晰呈現。新穎的後現代主義建築與古色宅邸園林交織,宛若象征時間從不止步,只是換種形式保存下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樂馬在文字中感受生活意義的文字創作者,最喜歡在居酒屋、熱炒店跟朋友喝酒卡唬爛。得過幾個獎,出版與發表長篇小說十餘本,短篇小說及散文、新詩兩百餘篇散見各報章雜誌。很常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繼續寫下去,但我寫故我在,我在故我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礦坑

奇幻山居

短篇小說《二十世代》